本报讯(记者韦磊 通讯员陈晓燕 吕燕芬)近日,广东省四会市检察院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将看守所执法监管信息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诉讼流程信息进行关联、比对、筛查,精准发现违规关押、混关混押等违法线索,有效破解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线索发现难获取难的困境。

今年2月,四会市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负责人邓明霞与在押人员文某谈话时,发现文某二审判决已经生效,却未被调整到已决仓。这一情况引起了她的注意。随后,邓明霞调取了相关材料进行核实,发现这并不是个例,还存在多起类似情况。

“混押不利于在押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由于缺少信息衔接共享机制,我们仅能通过随机与在押人员谈话、查看看守所信息系统来发现线索,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靠碰运气,也容易导致同类案件重复出现。”邓明霞介绍。

为解决这一问题,邓明霞尝试对同类监督案件的案情进行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具有较为确定的监督点,并形成了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开展线索排查的构思。随后,四会市检察院挑选技术与业务骨干组成数字专班,在多次碰头讨论中,确定了“判决生效”“已决犯”“刑期”“余刑”等关键词和数据分析流程。

模型有了,如何获取有效的基础数据源?

四会市检察院决定从挖掘内部“富矿”入手,通过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提取案件被告人、生效判决等基本数据信息,建立结构化数据表,再通过驻所检察室调取在押人员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筛选排查、碰撞分析,共筛查出相关数据389条,从中发现异常案件线索16条。该院迅速对相关线索进行进一步核查,确定违规情形后,依法向看守所制发了监督意见。收到监督意见后,看守所迅速整改,将包括文某在内的已决犯都调整到已决仓。

“相比以往手抄、人盯、阅卷等传统人工监督手段,运用数字思维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打破‘信息壁垒’,挖掘‘沉睡’的数据,能更快捷准确发现监督线索,协同促进看守所及时堵塞漏洞,提升监督质效。”邓明霞说。(韦磊 陈晓燕 吕燕芬)

(检察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