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易鹏 房大垒 孙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家住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荷香街的张晓燕、张晨光姐弟俩已大学毕业近一年,因其父亲失明、母亲患病,两名大学生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只能靠摆摊维系全家生活。

前不久,金乡县人社部门摸排到上述情况后,联合县残联对其父母进行残疾救助,为张晓燕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为张晨光提供精准就业帮扶。如今,张晓燕在家附近门市开起了餐饮店,张晨光则顺利进入当地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就业,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其父母生活也得以周全照顾。

这是近年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济宁市人社局”)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该专项行动已帮助5.1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帮助1525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

工作人员在招聘会现场直播带岗。(济宁市人社局供图)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专项行动,发挥全市2.89万名社区‘民情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优势,设立毕业生就业‘书记工程’,走访对接未就业毕业生30000余人次,帮助解决‘慢就业’‘不就业’困难,统筹全市岗位让毕业生走出家门、走向就业。”济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针对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享受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济宁市人社局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帮扶就业;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济宁市人社局提供创业孵化、创贷资金和创业指导等支持,确保此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有“门路”、少走“弯路”。

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市历来有名师济才底蕴。为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师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济宁市人社局持续建强“圣地杏坛”就业指导服务品牌。

专家们为求职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济宁市人社局供图)

“得益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屈云龙老师给我的职业指导和帮助,我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得铜奖。”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陈宇晴同学说,通过导师指导引路,他对学业和职业发展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济宁市人社局组织就业指导专家进校园“前置化”指导,在驻济高校建立“圣地杏坛”就业规划指导室,开展一对一指导、就业座谈、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职业现状、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就业能力。

与此同时,济宁市人社局联合团委、教育、文旅等部门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济燕归巢”高校毕业生就业体验活动,将市情市况、传统文化、乡情乡愁等元素有机融入就业体验内容,创建“人才工作站+引才大使+高校职通车”人才招引模式,让高校人才体验更深、就业更快、乡情更浓。

“我们学院与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济燕归巢’体验活动,让我对意向目标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来自济宁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李建哲说。正是通过这次体验活动,李建哲发现当地一家科技公司在专业匹配度、发展意向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符合自己的预期,最终决定留在济宁工作。

今年以来,济宁市已组织32期“济燕归巢”就业体验活动,让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走进重点大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实训基地、企业见习基地和“山东手造”非遗工坊等地进行深度体验和研学。

此外,济宁市人社局还开通“济宁就业人才”短视频账户,推出“局长带岗”专栏,设立“直播带岗”访客间,以“云逛展”“云访谈”形式与毕业生开展线上互动交流,线上为济宁内外高校毕业生“云讲解”就业创业政策、职业指导和推荐岗位,并后台支持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云洽谈”。

留得“凤凰”住,还必须要培植“梧桐树”。人才金政20条、人才发展集团、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济宁市持续优化就业生态环境,一批引才留才政策措施应运而生,营造了浓厚的引才氛围。

据济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济宁市落实青年人才补贴1.17亿元,惠及青年人才7918人;筹集人才住房6609套,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24.51亿元、“人才贷”3.23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1.38亿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