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的特务情报机构,或许你第一个会想到明朝的锦衣卫,那么除了锦衣卫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朝历代的情报机构的基本情况。 先秦 在先秦古书《六韬》中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是关于“间谍”一词最早的记载,而这么简单一句话,就将其背后含义完美表达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兵书中,记载了间谍活动及其理论,就好比《孙子兵法》。这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最早和最完整的间谍理论论述著作。

汉朝 到了汉朝,就有了专门负责侦查情报的组织,他们的带头人就叫“候吏”。汉武帝时期,范昆、张德等人奉命“衣绣衣,持节及虎符,用军兴之法”,领兵镇压农民起义,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绣衣直指御史”。 三国 众所周知,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他独揽大权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侦查朝中大臣一举一动,便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叫做“校事”。《癸巳存稿》记载:“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校事一开始就是监察百官,到曹丕称帝后,他们已经达到“上察百官,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愈任情,唯心所造”的地步了。

唐朝 唐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报机构,但有负责侦缉逮捕的差使,他们还有个有趣的称呼,叫做“不良”或“不良人”,最高管理者就被称为“不良帅”。他们的职责,与后来的捕快比较相似,而捕快的主要职责为“专司缉捕盗贼,访拿逃亡集嫖赌凶棍等事,其他概不能预。” 宋朝 宋朝战事比较多,所以收集情报成为必要工作。比如宋太宗就曾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不仅负责宫禁护卫,还要收集情报。由于战火不断,所以情报工作极其活跃,街上的小贩、寺庙的和尚,甚至将领的妻妾,都可能是间谍。

明朝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锦衣卫了,其主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当然也会收集情报,就好比万历朝鲜战争中,锦衣卫就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锦衣卫首领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且都是最受信任的武将担任。锦衣卫还有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人的权力,并不公开审讯。 清朝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教训,便不再设立公开的情报机构。但清朝是满人统治,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也免不了需要收集情报。特别是南方地区,有许多反清复明势力存在,于是康熙皇帝就设立了“三织造署”。 其表面是为宫中运送丝织品,但实则是为皇帝收集、提供各地情报。就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担任江宁织造的时候,就多次为康熙皇帝提供重要情报。康熙更是叮嘱他:“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

古代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地位,必定会加强皇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好比官员的反应,地方群众的反应,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有人在密谋造反。 为了在加强皇权的同时,确保下面的臣民安守本分,皇帝就特别需要收集情报,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除了本国臣民以外,还要防御敌国,可见情报机构的重要性。而为了能够及时,且准确接收到情报,皇帝往往就会特许,情报机构不需要走流程上报,直接向皇帝负责。不过这样的特权,很容易让他们胡作非为,最终造成社会的混乱。 (参考文献《六韬》《癸巳存稿》《清史稿》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