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6日电(记者王辰阳)“从大会会场到展馆,乘上无人驾驶巴士就不会在接近40摄氏度的天气里大汗淋漓了。”一位乘客感慨道。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内外,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应用进一步落地,加速“驶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传统的地铁和公交来说,固定的线路难以满足乘客“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的“智捷易行”无人驾驶巴士,可以通过AI大模型采集附近乘客下单的需求,即时计算出最优接驳线路,进而调度车辆行驶。

  乘客搭乘“智捷易行”无人驾驶巴士。新华社记者 王辰阳 摄

  “我们的巴士服务就像是短驳版的拼车服务,融合了人、车、路等多种数据进行大模型训练,能够承载的乘客更多、运行效率更高。”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数智交通实验室主任董志国说。

  近年来,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为车企和科技公司竞相创新的舞台。在本届大会期间,多家企业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获得许可的企业小马智行表示,乘客可以通过手机软件预约乘坐无驾驶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覆盖浦东205公里的路线。

  现场体验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周女士说:“刚上车的时候还有点紧张,毕竟是没有司机的,看着方向盘自己在动,很有未来感。但后来发现它开得很稳,真没想到自动驾驶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

  目前,上海陆续开放嘉定、金桥等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打造智能出行服务生态。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相关论坛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人工智能贯穿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正让自动驾驶成为现实,解放司机的双手;另一方面,在智能座舱中,用户可以和车辆进行对话,此外还准备在明年推出虚拟助理,通过交互帮助用户处理与驾驶环境相关的各种情况。

  观众体验融合AI大模型的汽车。新华社记者 王辰阳 摄

  中国的本土车企同样在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打造的极越汽车,融合了AI大模型和汽车制造进行创新。驾驶人发言“帮我打开那扇窗”,AI大模型快速打开了副驾驶位的车窗。驾驶人的语言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是AI大模型同步捕捉到驾驶人转头的角度、眼神的方向,甚至是唇形,精准地完成相应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在大会期间表示,未来不能就“智能”谈“智能”,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持续深化、综合交叉,充分挖掘相关学科潜力,实现全场景安全、可靠、有回报的良性发展。(参与采写:曹雅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