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是元朝末年的一位进士,出生于四川泸州。他在考中进士之后,曾经当了一个大名路经历的小官,后来为了躲避青巾李喜的叛乱,只能草草地弃官回家,隐居在深山老林里。 一直到元至正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61年的春天,明玉珍带领起义军西征嘉定城,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乐山市,当时途经了泸州的时候,有一个叫作刘泽民的宣使主动向明玉珍举荐人才,把刘桢介绍给他。

明玉珍在见到刘桢之后,几番谈话,便觉得此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收纳其作为自己的幕僚,从此以后朝夕相处,明玉珍每当做什么决定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跑去同刘桢商量,询问他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再拿定主意。 刘桢就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辅助汉昭烈帝刘备一样,帮助明玉珍在川蜀地区站足脚跟,建立霸业。虽然他的才华不如诸葛亮那般全能,但放在元末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十分难得一见的谋士了。没有刘桢的帮忙,明玉珍所建立的明夏政权,恐怕连两代都维持不了。

明玉珍在重庆称王,也是刘桢一直在旁边劝说的,希望他抓住中原乱战,其他起义军首领无暇他顾的大好时机,直接在蜀地称王,据险自守,伺机而动。 明玉珍最终采纳了刘桢的意见,于至正二十二年正月初一,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纪元天统,将刘桢任命为宗伯,主要负责礼部的工作。 刘桢仿照周代的制度,设六卿,开进士科,建社稷宗庙,分四川为八道,下设府、州、县三级等等,这些最为基础的政治制度,都是交由刘桢来一手操办的。

此外,刘桢对外坚持红巾军的理念,那就是推翻暴元的统治,对内轻徭役,薄赋敛,实行屯田,以赡军用。发行新的纸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元末物价飞涨的现象。这一些都使得这个新兴的明夏政权十分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颇有当年诸葛亮治蜀的风范。

在明玉珍壮年病逝之后,刘桢还以丞相的身份辅佐年仅10岁的新君明升,使得明夏政权没有因此而发生大的政治动乱。 “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 ”《明史列传十一》 只可惜,刘桢在公元1370年也草草去世了,不久后在面对朱元璋大军的时候,夏军一触即溃,明升只得出城乞降,明夏政权最终还是二世而亡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