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于央视一套收官的21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天下同心》,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鲜明阐释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历史定律。
《天下同心》主要以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东渡黄河部署发布"五一口号",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主线,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筹建人民政协,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故事。全剧将当时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军事大背景与众志成城的协商建国政治主线有机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政治能力,讴歌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伟大魅力。
艺术再现天下"归心"到"同心"的历史过程
1948—1949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变革,从其牵涉到的人数范围或从其影响的广度深度来说,前所未有。领导这场伟大变革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顺应潮流、顺应民心,发出时代最强音,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赢得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在中共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聚集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克服困难、冒着危险,奔赴解放区,走向光明、走向人民的怀抱。这是一个"归心"的历程,其间并非一蹴而就。
在历史大变革中,最重要的是"人心"和"力量"。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呼啸而来并相继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大大增强。在此形势下,能否实现有着独立政治纲领的民主党派以及其他中间人士的归心,是影响筹建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上的大事。全剧通过西柏坡、香港、上海、东北等几个地方,中共中央及香港分局、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国民党及保密局特务等若干条线,在历史细节齐头并进之中,形象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潘汉年、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宋庆龄、张澜、何香凝等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鲜明地展现了萨镇冰、孙越崎、蓝公武、陈嘉庚、冯友兰、钱三强等这些较少在其他同类题材剧中出场的人物,以此形成了各条阵线、各界爱国力量万水朝东、天下归心的历史潮流。
尤其是,本剧通过一幕幕情节描写、一个个人物刻画,比较客观地展现了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在改天换地之际政治抉择的复杂心态。当时各民主党派在追求民主、追求和平的基本面上,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一致的,但在路径选择、目标实现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剧情展现了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上海的张澜、黄炎培、罗隆基等民主人士对召开新政协的态度上,如何随着矛盾和冲突的层层递进,作出了符合史实和个人背景的合理性演绎。特别是对待"北上"解放区问题,体现他们或犹豫不决,或义无反顾的种种不同心路历程。
这种矛盾和冲突,在1949年初达到了故事情节的一个高潮。李宗仁代任"总统"后,四处运动,游说宋庆龄等著名民主人士,以期争取政治支持,保存半壁江山。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毛泽东以寓意生动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警告人们决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
陆续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对共产党政策认识逐渐加深,剧情真实反映了他们围绕毛泽东《新年献词》和关于和谈的八条声明达成的三点共识: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策进行。这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集体的公开宣布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此完成了由"归心"到"同心"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生动表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巨大伟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统一战线作为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天下同心》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组织"五一口号"讨论、安排民主人士北上、筹建新政协、协商建立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的叙事,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魅力。
比如,妥善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在重大问题上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关系,拜托何香凝、沈钧儒出面对持犹豫态度的李济深、张澜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高度关注李济深、张澜、冯玉祥等民主人士的安全,设法予以保护和营救,甚至不惜牺牲地下工作者的生命;北平解放之际,及时接触梁思成、冯友兰、钱三强等人,使其于矛盾不安中得到帮助。
剧中还有许多细节的塑造:刘昂为刚刚步入大连的李济深穿戴上毛泽东和周恩来赠送的御寒的鞋子和手套;冯友兰夫人看到冬天站岗的小战士,穿着露出脚指头的鞋子,立马回家取上棉鞋相送。这些非虚构的情节,温暖的是人心,赢得的是信任。
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相对应的,是国民党在江河日下之际,抢黄金、抢人才、抢文物、抢资产。他们甚至采取暗杀等残酷手段,为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做着储备。本剧用了不少篇幅对蒋介石集团、李宗仁集团及其政策进行了同样生动的刻画。但国民党这种行径势必不得人心。民主人士黄竞武为保护金库牺牲了,冯友兰、钱三强、孙越崎、梁思成等一大批人才留在大陆,傅作义为北平和平解放成功起义,张治中等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在北平和谈破裂后走向革命阵营,宋庆龄、张澜等重要民主人士参加了新政协。
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对于那些追求民主、饱读诗书的民主人士来说,现实的对比更具有教育意义。他们曾经遭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政治迫害,他们目睹国统区的民不聊生,而甫一进入解放区,就受到中共领导人的真诚欢迎和热情接待,感受到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其心情可想而知。两者截然不同的面貌,使民主人士切身感到自己一生追求革命和进步的目标终于能够实现了。新政协、新政权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这些民主人士的感受,即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完全真诚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拉力与国民党的推力之间,各民主党派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萌芽、成长、形成。从该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印迹。同时,通过剧中诸多人物崇高精神世界的细腻呈现,传递出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充满艺术感染力。
细致描绘在新政协、新中国筹建过程的政治协商画卷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1949年夏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筹备和召开新政协大势所趋。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精神,围绕新中国成立的若干重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开展协商讨论,圆满召开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高光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天下同心》精彩展现了新政协筹备、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一幅幅政治协商的长轴画卷,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胜利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历史逻辑。
根据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的建议,中国共产党包纳众意,在不具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制度安排,把全国各方面的民主力量汇聚在一起,使之在历史合力中起到支点作用。政协代表协商起草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元,协商并选举产生了新中国的领导人。
全剧始终紧紧围绕"民主协商"这一原则,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族各界的爱国力量,对于新中国的道路选择、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蓝图擘画、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等这些国之大者,进行政治协商的伟大实践。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本剧在艺术化的过程中,立体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过程中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气派、中国力量。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团结协作、戮力同心奋斗的结果,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意志。观毕全剧,耳边仍回响着主题歌的旋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作者:李红梅
文:李红梅(中国政协文史馆研究员)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