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语出惊人:“我不仅是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来到你们面前,也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我一定会站在你们身后的。”一席话,道出了犹太人在美国的强大地位!
布林肯能这么讲,和他自己的家族背景分不开。他爷爷奶奶是从乌克兰跑出来的犹太裔,当年为了躲沙俄的迫害才移民美国。外公外婆则是匈牙利的犹太人,还特别支持犹太复国运动。他家在美国政商界都挺有分量——老爸当过银行家和大使,老妈家族在传媒圈也很有资源。这种家庭背景,让他既能代表美国政府,又能毫不避讳地亮出犹太身份。
其实布林肯不是第一个有犹太背景的美国国务卿。像基辛格、奥尔布赖特、万斯也都是犹太人。但布林肯这次这么直白地把双重身份摆上台面,确实很少见。他这么说,也不是客套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撑——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快、准、狠”,第一批物资迅速到位,更多支援也在路上,和援助乌克兰的速度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
为什么美国这么“偏心”以色列?背后还是人的因素。犹太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只占2%左右,但在政界高层中的比例却高得多。就拿拜登政府来说,财政部长耶伦、司法部长加兰、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白宫办公厅主任克莱恩,还有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清一色都是犹太裔。国会里犹太裔议员的比例长期维持在8%上下,远超人口占比。
经济领域就更不用说了。华尔街大佬中接近一半是犹太人。高盛、花旗、贝莱德这些金融巨头的创始家族很多都是犹太血统。科技圈也一样——谷歌的佩奇和布林、脸书的扎克伯格、甲骨文的埃里森,全是犹太裔。他们不仅自己厉害,还通过捐款和董事会席位深度影响美国教育和媒体界。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背后几乎都有犹太大佬的身影。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CNN、NBC等,也多由犹太裔掌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舆论在巴以冲突中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以色列。甚至有大学生因为支持巴勒斯坦游行,就被犹太财团切断资助,或者求职时遭到封杀。
犹太人在美国能混得这么成功,和他们的教育传统与思维模式分不开。他们只占美国总人口的2%-3%,但在顶尖高校的学生占比超过20%,藤校教授中的比例也高达五分之一。他们特别重视教育,而且从小就把《塔木德》里那套“富人思维”灌给下一代——比如强调“修建管道”而不是“拼命挑水”的长期规划理念。
不过这种影响力也带来不少争议。有人觉得美国已经被犹太人“控制”,甚至外交政策都被以色列“绑架”。像美国在联合国为以色列否决了超过32项不利决议,比所有其他安理会成员加起来还多。虽然这种“控制说”有点夸张,但犹太社群通过游说团体、政治献金和媒体话语权,深度影响美国政治却是事实。
布林肯这番话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罕见地把这种“双重忠诚”摆到了明面上。他不仅是美国最高外交官,更是全球犹太社群的一份子。这种身份重叠,恰恰体现了当代美国政治中族群、利益和外交战略交织的复杂性。
某种程度上,美国成了犹太人的“主场”,而以色列反而像是个精神意义上的“度假胜地”。但无论怎样,当国务卿公开以种族身份表态支持外国时,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美国到底是谁的美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