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写作逆袭从来都不是靠天赋,而是靠“每天多写一点点”的坚持
6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你是不是也这样过?打开文档半天,光标晃来晃去,脑子比空白文档还干净,心里还安慰自己:“我今天没灵感,写不出来很正常”?
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总觉得写作是“天赋选手”的游戏——得有妙笔生花的文笔,得有突然冒出来的灵感,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流水账,没人看。
直到我跟着一个写作老手(算是我的写作入门老师)练了3个月“按时出摊”,才发现自己之前全错了:写作的核心门槛根本不是天赋,而是“到点就写”的纪律性,普通人只要能做到,真的能从“不会写”变成“能赚钱写”。
[捂脸]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可能比现在的你还惨。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结果坐在电脑前2小时,写了删、删了写,最后凑够的字数里,一半是“今天天气很好”“我今天吃了什么”这种废话。
当时特别想放弃,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老师却跟我说:“别管写得好不好,先把‘按时出摊’做到位。就像小区门口卖早餐的阿姨,不管刮风下雨,到点就开门,先把摊子支起来再说。”
我听了这话,咬着牙坚持每天晚上8点到9点坐在电脑前,不管有没有思路,先写够500字再说。
一开始写的全是生活琐事:早上挤地铁看到的大爷、公司楼下奶茶店的新品、晚上跟朋友的聊天……现在回头看,那些文字确实粗糙,但神奇的是,坚持了1个月后,我发现自己“有话可写”了。
比如之前看到路边的流浪猫,只会想“好可怜”,但现在会下意识观察:它的毛是脏脏的橘色,耳朵缺了一块,看到人会先往后缩,却又盯着路人手里的面包挪不开脚。
这些细节以前都忽略了,现在写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冒出来——这就是老师说的“捕捉当下感受”,不是等灵感,而是在每天的输出里,慢慢练出“看见生活”的眼睛。
更惊喜的是“写作肌肉记忆”的变化。以前写一句话要琢磨半天“主谓宾对不对”“用词够不够好”,现在敲键盘的速度都变快了。
上周我写一篇关于“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小细节,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的文章,从确定主题到写完1200字,只用了40分钟——不是我突然变厉害,而是每天1小时的输出,让大脑和手形成了默契,就像每天跑步的人,慢慢就不会觉得累,写作也一样,写多了就“顺手”了。
现在我不仅能稳定输出,还能靠写文章赚点零花钱:给公众号写软文、在平台发生活随笔,上个星期算了算,居然有300多块[小鼓掌]。
身边朋友都问我“是不是突然有灵感了”,其实哪有什么突然[送心],全是“按时出摊”堆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写作难,是把“写得好”当成了起点,其实错了——写作的起点应该是“先写起来”,先保证频率,再谈质量。
就像学开车,没人一开始就会漂移,都是先练挂挡、踩油门,练多了才越来越熟练。
如果你也想写作,别再等“有灵感的那天”,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固定1个小时,不管写什么,哪怕是记流水账,先把“摊子”支起来。
不用追求写得多好,也不用怕别人笑话,坚持1个月,你会发现自己的变化比想象中大。
记住:偶尔的灵感爆发,只能让你写好一篇文章;但“按时出摊”的纪律性,能让你一直写下去,甚至靠它赚钱。普通人的写作逆袭,从来都不是靠天赋,而是靠“每天多写一点点”的坚持。
关注我[比心],明天分享更多写作技巧,多看一下,说不定哪条对你就有帮助呢[玫瑰]
【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均为作者在今日头条实战总结的经验,涉及的平台机制、发文技巧等仅为个人观察,不代表官方规则。具体创作时请结合平台规范和自身情况调整,如有表述不当,欢迎评论区指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