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事情缘由是在诸葛亮第一率军北伐期间,马谡由于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丢失了足以影响大局的街亭这个地方。 其实推敲一下,便不难发现,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准备最为充分,也是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蜀军兵锋所指,陇西三郡便纷纷叛魏降蜀。但是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放着城郭不守,非要屯军于山上,结果被魏军断了水源,大败而归。而街亭的丢失,也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半途而废,无奈只能班师回朝,以待时机,再做打算。

在回朝的路上,诸葛亮便以马谡违反军令,作为主将官,由于自己的失职而导致大军不得不撤退的理由,将马谡斩首示众了。可能有人会觉得,丢失一个小小的街亭,至于让丞相非得治马谡死罪吗胜败乃兵家常事,蜀国又正是用人的时候,况且马谡其实也并非无能之辈,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不行吗 就在丞相下令后,刀斧手过来将马谡带走即将行刑的时刻,军中很多人都替马谡来求情,希望丞相念在马谡跟随他鞍前马后为蜀国效力的份上,饶他不死。且这种将功折罪的事情也有先例,比如说华容道关羽放走了曹操,同样是立军令状,但诸葛亮并没有依军法将关羽治罪,而这次换成是马谡,则一点都不讲情面呢

关羽和马谡,都立下了军令状,一个网开一面,另外一个却就地正法。至于当时在斩马谡的时候,诸葛亮内心在想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诸葛亮是舍不得杀马谡的,不然也就不会流眼泪了。马谡是他亲信马良的弟弟,更何况,在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帮助蜀国彻底了稳定了南境的安全。但为何还是要非杀不可呢我们只能根据蜀汉史记来推敲才能找出其中端倪。

至于非杀的原因,归为以下2点: 1、依法治蜀: 此时的蜀汉才刚刚从先皇帝逝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内也是一片安好的情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才坚持为完成先帝遗愿而举兵北伐,在局面大好的情况下,谁能料到由于自己的亲信失职,而导致此次北伐的失败,这岂不是给了国内那些反对他北伐的反对派一个很好的机会弹劾他。这次和放关羽不一样,如果想要蜀国稳定,所以马谡必须死。

2、依法致军: 跟着诸葛亮去北伐的士兵,将领都在看着他呢如果这次因为马谡是自己的亲信,而没有治罪的话,这会让士兵和将领误以为诸葛亮治军不严,那以后所谓的军令状岂不是儿戏,从这一点来看,马谡也必须斩。

所以诸葛亮只能含着泪水,下令处死了马谡。因为此时的马谡和彼时的关羽不一样,不杀关羽是诸葛亮刻意让其报恩,才故作安排让他去华容道放走曹操,况且那时候还是群雄逐鹿的时候。而这次则是三国鼎立,蜀汉都已经立国几十年了,军法可不是儿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