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聊城报道

曾经,黄花菜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是并不起眼的一种农作物。过去,人们对黄花菜的印象是种植周期短、寿命短、不值钱。现在,黄花菜却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陕西、湖南这些黄花菜生产大省的客商专程来这收购,省内的客户有的一大早就让货车蹲在门口等着装货了。”韩集镇的黄花菜为何突然爆火出圈?这背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还要从一位叫牛森的年轻人说起。

牛森在大棚内查看苗青。

偶然的机会让他决定回家种黄花菜

1989年出生在韩集镇的牛森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在一次出差中,牛森意外的发现,鲜黄花菜能卖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斤。“这是不可置信的价格。”牛森对记者说,他印象里老家的黄花菜一斤才几毛钱,更有甚者几毛钱都不一定能卖出去。巨大的价格落差让牛森觉得不可思议,在他打开手机的那一刻发现原来答案在这。

“韩集镇的黄花菜是4月左右才开始采摘,那会市场上的黄花菜已经很普及了。”价格差面前是时间差所带来着的溢价冲击,正是这样的溢价现象,让正在从事销售工作的牛森嗅到了商机,一个想法从脑海中浮现:老家的黄花菜能不能早点上市?能不能也卖得物有所值?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牛森决定回乡创业。2014年,牛森成立了聊城市聊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门心思研究早熟黄花菜。“露天种植要靠天吃饭,受季节因素干扰还是做不到提前上市。”看清了黄花菜消费市场的规律后,牛森决定用温室大棚种植黄花菜。

彼时,身边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咱这市场就这样,你改变不了。”“黄花菜有什么干头?”“一年就那几个月能卖,是门长久生意吗?”各方的质疑声并没有扰乱牛森的决心,从搭建起温室大棚的那一刻起,他将全国十几个品种的黄花菜搜罗在一起,一点点研究哪种更适合本地环境、温室种植。就这样,在边试验、边生产、边改进的过程中,他培育出了自己特有的“特早熟”黄花菜品种“毓桦一号”,并申请了新品种植物保护发明专利。

参观团到牛森的种植大棚参观学习种植经验。

黄花菜有了,销路怎么办?

牛森和团队培养的“毓桦一号”相比普通的黄花菜除了可以提前到每年3月1日上市外,还可以一年收两茬,头茬3月至5月采收,9月至10月收获第二茬。

黄花菜的种植稳定后,牛森猛地发现“菜有了,销路不稳定”。起初,他和很多人一样以为是品牌不够响、没人知道他们。妻子的一句话点醒了牛森:你为什么不去市场上看看?

于是他背起双肩包奔走于各大农贸市场推销自己的“毓桦一号”。塞名片、展示自家产品,牛森一个也没落下,但销量却一直不见起色。直到一个电话的到来,牛森知道了问题的根源。

“明天中午你能送到的话我就要你的菜。”回忆起青岛的这个客户,牛森言语间充满感激之情。牛森找到一辆聊城往返青岛的客车,一早把客户需要的黄花菜送上车送到当地。

“鲜黄花菜的核心是要保鲜。”通过青岛的客户他发现,本地农贸市场主要辐射周边城市,然而周边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状,外地客户不敢订的原因是鲜黄花菜保鲜的问题。于是牛森自建送货渠道,解决长途运输中的保鲜问题,开始了向外拓展。

清晨,农户们正在采摘鲜黄花菜。

如何让黄花菜产业惠及更多人?

8年的时间,牛森流转土地560亩,建立了一个横跨东昌府区韩集镇、广平镇的特早熟黄花菜种植基地,成为北方地区黄花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上市时间最早的种植基地。“春提早、秋延迟。我们的特早熟黄花菜比早熟黄花菜提前一个月,同时还避开了露天黄花菜上市的时间,两茬的采收期约90天,亩产3500斤,按照平均每斤20元的销售价来算,一亩地可净赚5万块钱。”牛森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由于牛森种植的黄花菜上市时间早、产量高、品质优秀,“毓桦一号”很快便在鲜食黄花菜这个细分市场拿下一席之地。今年3月1日上市的黄花菜更是卖到了六十多元一斤,有的外省客商甚至赶在采摘之前就前来预订收购。

“一个人富不算富,如何让这个产业惠及乡亲们才是关键。”眼看黄花菜种植产业进入稳定期,牛森便开始逐渐向种植户推广早熟黄花菜。为了保证乡亲们获得收益,从种苗到技术管理直到销售,全部由牛森的团队负责。“这样乡亲们只需要负责种植,前期投入和后期收入我来兜底,大家干起来有信心,我也有动力。”牛森向记者介绍到,除了带领乡亲们种植,在丰产收获季节,从采摘到打包都是附近农闲的村民来地里农作。据了解,“毓桦一号”每支菜能达到2.5克至3克重,质量均匀稳定,一个棚一年能产四千多斤。丰产时,基地一天收获4万斤黄花菜,带动劳动力400多人,年产值达1500万元。

随着加入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牛森开始思考如何将黄花菜采摘的空窗期填补别的品种,让亩产收入再高点。在市场考察中,他发现了软枣猕猴桃这个“新潜力股”。

“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很高,但其管理周期长,无法及时出效益,在全国种植面积少,因此市场空间很大。”牛森介绍,软枣猕猴桃和黄花菜的生长环境互不影响,前者的采摘期恰好能填补后者的空白期。

“这种间作种植模式,一亩地的成本能实现两亩地的收入,比常规拱棚每亩多增收5万元。”随着牛森这个“新农人”带回去的新产业思路,跟随他的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他的身上担子显然开始加重,但谈及未来,牛森充满期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