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朝影视剧中我们常见的一个场景:皇帝大怒拍着龙书案说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犯人通常会两股战战、如丧考妣。非常有威胁的两个关键字:宁古塔和披甲人。宁古塔指的是现在的黑龙江牡丹江市境内在满清时期常年严寒,披甲人就是属于旗丁的军人。重犯发配到这里九死一生,流放宁古塔就是清朝时期流放和劳动改造的一种综合刑罚。那么清朝覆灭以后那些犯人都是怎么安置的呢?

流放宁古塔的刑罚和目的 宁古塔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古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纯粹走路;况且越往北走越冷,每年当中的多半年都处于寒冷的季节,犯人们戴着刑具镣铐差不多都多半年才能抵达宁古塔。在行进的过程中冻死、饿死的也不在少数。

我们再看清朝政府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的目的,宁古塔是将军驻地。发配到宁古塔一方面是通过恶劣天气对犯人一个惩罚;第二是为边防蛮荒地区增加人口。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O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还有一部分即使刑满释放了有些人也不能回关内,不是在发配到宁古塔的时候还有一句吗“永世不得入关”就是这个意思。

东北是满清的祖地,这里也需要建设和开发。如果没有人口的增加怎么开发?再说关外清朝本身就处于保护阶段,不允许其他民族大量的移民。如果再不增加点高素质人口(能被发配到宁古塔的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官宦人家),怎么开发东北呢? 宁古塔犯人结局 随着清朝两百年的的延续宁古塔的人口越来越多,即使是刑罚释放的也有更多的比例不在回到关内而选择留在关外居住或者做小买卖。尤其是到清朝晚期随着柳条边政策的瓦解大量关内无地少地的农民进入关外闯关东,关外得到了迅速开发。关外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所以后期发往宁古塔的犯人比例逐渐降低,更多的犯人被流放到当时更遥远和荒凉的西北。 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刑满释放后基本都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活,大部分都留在了当地定居生活。只有极少数返回了关内的故乡。多数犯人也就逐渐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条绵延两百年的流放徒徙之路宣布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