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消息传来挺怪的——说是贵州榕江办的这个“村超”,把老外都吸引来了,五十多国,上千人,还都是自发跑过来。有点像小时候村里那堆娃,不用通知,玩到天黑还不肯回家。是不是挺奇怪?榕江,那个不算太大的地方,外面来的球员听说都快有1200人了,不管什么肤色,说着各种语言。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一些人会问,这些比赛到底有啥吸引人的?实际上没有太多奖杯,没钱,也没有那种特意打造的宣传阵仗。你去现场看看,观众欢呼也不是全都是懂球的,那些队伍,有的来自远方,有的干脆就是附近村里的。国际足联那种气派场面,在这里完全找不到,泥地球场,边上的稻田挺醒目的。大家就是奔着玩的心思。

你有没有见过巴西的卡卡也到现场?本来是大牌球星,在这里没架子,就坐在草地上也不嫌脏。有人还直接拉他一起合影了。他不是评委,不是来做广告,这事说起来都稀奇——卡卡只是球迷,一个挺大的世界里,“村超”跟金光闪闪的赛事,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不光是球星,普通人也能踢。资格审核没啥门槛,不用递表申请,也没人去查你踢得怎么样。反正只要愿意,都能组队报名,上场就玩。有人只是路过,好奇就下场踢一脚,有人成了球队里的主力,有人只是跟老乡讲讲球。这种随意,才更像是以前的足球。

说是“世界杯”,其实更接近朋友见面踢球。队伍里有各种人,年龄层跨度也大,没人管你是不是职业的。榕江搞的这个事儿,让大家都觉得足球这东西其实不复杂,谁都能参与,谁都能乐在其中。远道而来的那些球员也说,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友谊赛。

听说榕江当地政府还统计过,短短几年,至少有28支国际队,主要是五十个国别,人数加起来上千。你要细看队员名单,有法国、阿根廷、巴西,还有绝对想不到的——塞尔维亚、加纳、澳大利亚,反正什么都有,真像世界的聚会。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场上的拼抢没有传统一等赛事那么激烈,但交流更多。有人踢完球直接就坐在边上聊天,喝点水,说说各自国家的趣事。语言不通也没事,有足球就能交流,一个动作大家都懂。有的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比赛,既有竞技,也有生活味道。

有一回,现场传来欢呼声,比看职业比赛还热烈。有些球员踢进一球,观众炸了锅一样尖叫。村民和外国球员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谁是谁。大家无所谓输赢,反正今天踢得高兴就行。有人甚至没踢完就跟村边小孩玩起来。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媒体说,这种活动其实带出了文化碰撞。当地人和外国球员交流饮食、习惯,说起家乡足球还有不少笑话。有人学着喊加油,用各种方言,有人跟着唱舞曲。看得出来,大家的心情都很轻松,这种自发的热情,跟那些商场里买票进场看比赛差别很大。

有不少队是现场组建的,本来只是观众,见局势不错直接拉人组队。还有人临时加入,甚至没见过队友,不认识也能合作。这种态度,让人觉得足球没什么高低贵贱,不分身份。村足球场,不是什么顶级场地,稻田就在球场旁边,踢球的都沾着泥。有人说,这场球像家门口的婚宴,谁来了都能吃上一口。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赛事结束后,很多外籍球员拍照发到社交平台,说这是人生第一次在中国乡村踢球。听说他们有人走时还拉着村民打水,留微信,说下次要一起看比赛。外国人也有自己的圈子,有的人甚至为了看“村超”,专门飞一千多公里。既没有奖金,也不是为了职业生涯,就是想见识看看。

大家都觉得这场活动带出来的,是一种质朴的自信。中国乡村其实很会办事,不需要华丽包装。卡卡那样的大球星难得能在泥地上玩得开心,也不为名利,那些村里孩子看得也都开心。


村超算个啥?52国1200名老外挤破头要来,国际足联该脸红了!

总结起来,这事没啥复杂道理。“村超”是个窗口,让世界直接看到中国乡里的生活样子。每一次传球、每一次进门,能让人感觉足球其实很普通,也是大家一起享受。它不是商业秀场,更不是打明星牌,就是靠最简单方式让大家聚在一起。

对榕江来说,每一年有这么多老外过来踢球,成了新的热闹。村里的小球场,被折腾得也生气勃勃,有老的、有新的,都用脚下的球交流。有些外国球员临走说,以前觉得中国足球离得远,现在觉得其实没啥区别。看着他们满身泥巴,还合影笑着,气氛融洽。

你如果错过了现场,只能看看传来的照片,比赛场面其实挺普通,有点像平常村里节日聚会。没什么赞助商,也没金色奖杯,就是一群喜欢踢球的人,大家围着笑、喊、互相拥抱。榕江成了世界的小角落,足球成了大家共通的话题——这就是当地人的一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