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世后,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

父母过世了,家还在,子孙还在,需要高瞻远瞩。

关于持家业传承的道理,我们不仅要知道,还要做到,否则家庭会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困顿。

若是一个家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好的征兆,需要及时改正。

01

父母尸骨未寒,兄弟姐妹就开始争夺财产。

上海著名情感调解栏目《老娘舅》中有一个例子。

黄浦区八十多岁的沈奶奶,在老伴过世的时候,拿出了一份遗嘱。

没想到,三个儿子看到遗嘱,就互相争吵,都认为对自己不公平。

就在葬礼上,家庭就乱成了一锅粥。

沈奶奶很无奈,请节目组的人来帮忙。

当着节目组的人,老二说:“为什么遗嘱里,没有我的份。曾经,我是说赌气话,不再赡养母亲。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老三表示:“平时我对父母很孝顺,也管他们的柴米油盐,为什么我的份额这么少?”

对于财产,存在矛盾,是无法彻底避免的,但是在老人没有落葬的情况下,就争夺了,显然是过分自私,败了家风的体现。

起码应该安排落葬之后,大家才在一起商议,达成财富分配的方法。若是父母之中,还有一个健在,应该多听一听建议,多关照到他。

02

家中有未成年的兄弟姐妹,无人问津。

父母过世的时候,不一定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成年了。

也许有人还在上高中或者大学,甚至可能只是几岁。

自古以来,当父母过世后,就有“长兄为父,长嫂比母”的传统。

也就是说,哥哥和嫂嫂应该承担起继续抚养年幼的弟弟妹妹的责任。若有很多的家业,也要哥哥和嫂子管理,然后把利润,用在弟弟妹妹的学业和成长方面。

当然,管弟弟妹妹的成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很穷的家庭,祖辈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只能靠用小家庭的钱财,贴补到弟弟妹妹身上。

当一家人都不管未成年人的时候,这就说明“感情非常淡漠”,没有人愿意吃亏,个个都考虑自己。

更可怕的是,成年的人把家业分走了,让未成年人苟延残喘地活着。或者有人假装要管未成年人,到头来把钱财分走了,却不承担管理的责任。

对血脉情,都可以割舍的人,还有什么人情味呢?他在社会上混,会被人排挤,就像人遇到了寒风一样。

03

外人来讨债,不分青红皂白就轰走。

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多半有经济往来。

也许来不及算清楚,就已经走了。这时候,就有人来讨债了。

拿出借条,或者拿出当时签订的合约等,证明父母是负债的,要给人多少钱财。

作为子孙,应该对事实进行核实,然后商议用什么方法去归还。

虽然父母不在了,但是父母的人情还在,家庭的风气还在。

可恨的是,有的人,分走父母的钱财,但是对父母的债务,不闻不问。就是有人来讨债,也会气势汹汹地轰走。

是啊,我们都以为,“人死债消”。却不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旦有必要,人家会通过打官司等方法,追讨债务。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自己的名声也因此毁掉了。

对于家庭的债务,古人讲究的,是父债子还。

任何年代,一个家庭,都要坚守“诚信”。

俗话说:“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人不诚而无交,心不诚而无品。”

弄丢了诚信,和谁合作,都会失败,大家互相猜忌,暗中把钱财转移。

04

举行葬礼的费用巨大,超出了家庭承受的范围。

清代小说《跻春台》中,写了一个叫正泰的族长。

他主持葬礼的时候,要求主家大会客人,到处粘贴讣告。

连续十天都举行道场,每天数百人吃饭。还请了舞狮子的队伍来助兴。

认真算了一番,其开支达到了四千多金。

主家为了葬礼的费用,把家里的房子都卖掉了,衣服和首饰都变卖。但还有两百多金,无法归还,只能写下欠条。

主家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母亲。往后的日子,就注定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厚养薄葬”的习俗,在很多家庭里,就推不动了呢?关键是面子在作怪。

子孙把排场变得很大,那么开销也会很大。当费用平摊下来之后,有的人家就受不了。

所有的排场,都是表演给活人看的,毫无意义。

也许,兄弟姐妹给父母养老的钱,还没有葬礼的开销多,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05

鬼谷子《抵巇》中说:“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

很多事情,起源于毫不起眼的细节,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很糟糕了,甚至无法挽回了。

有远见的人,总是会防微杜渐,把不好的事态,遏制在萌芽状态。

父母过世之后,要多观察,家庭有什么地方,可能有不好的预兆,及时改变是来得及的。

整体来说,做到三点。

在财产方面,兄弟姐妹做到礼让,照顾到健在的老人,未成年的人。不一定非常公正地分配,但大家的心是平衡的。

在葬礼方面,节省开销,并且缩短停留的时间。家里的主要亲戚到场了,就行了。

在债务方面,应该及时清算,并且在还清债务之后,再进行财产分配。若是家业很大,还得广而告之,让有牵连的人,及时来兑现。

记住了,家庭最贵的,不是钱财,而家风,是口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