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在欧洲不少热门旅游城市的街头,游客攥紧钱包提防小偷早已是常态,但最近在留学生和导游圈子里流传的一个说法,却让很多人觉得意外又好奇 ,那些在街头巷尾游走的小偷,似乎对中国人的东西有着特别的 “筛选标准”,有时候钱包或者随身的小物件可能会被盯上,可手机却很少成为他们的目标。   经常带团去欧洲的导游李姐,对此深有体会。她带团的这几年里,听过不少游客说自己丢了钱包或者护照夹,甚至有游客在餐厅吃饭时,放在座位旁的购物袋被拉开,里面的纪念品被拿走,但从来没听说过有游客的手机被偷。   有一次在罗马的斗兽场附近,她亲眼看到一个小偷试图靠近一位正在拍照的中国游客,手已经伸到了游客的背包旁边,可当游客随手把手机放在背包外侧的口袋时,小偷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   李姐后来跟当地熟悉的华人店主聊起这件事,对方笑着说,这在当地的小偷圈子里几乎是不成文的规矩,不是他们不想偷,是偷了之后 “麻烦比收益大太多”。   在巴黎留学的小张,也曾经跟同学做过一次 “小调查”。他们认识的几位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华人,包括开杂货店的老板、做外卖配送的小哥,都提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位华人老板说,他曾经见过两个小偷在街边分赃,里面有现金、银行卡,还有几样小首饰,唯独没有手机。   后来通过朋友打听才知道,小偷们觉得中国人的手机 “不好处理”。首先,很多中国人的手机都设置了复杂的密码,除了数字密码之外,还有指纹解锁和面部识别,就算偷到了,也很难解开。   而且现在的手机大多跟银行卡、支付软件绑定,一旦机主发现手机丢了,第一时间就会冻结账户,小偷就算拿到手机,也没办法通过手机获取钱财。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手机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物品。一旦手机丢失,大多数人会立刻报警,并且会通过手机里的定位功能追踪,甚至会联系当地的华人社团帮忙寻找。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中国游客在巴塞罗那丢了手机,他立刻联系了当地的华人商会,商会帮忙联系了警方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华人志愿者,最后通过手机定位,在一个二手市场附近找到了正在试图出售手机的小偷,不仅拿回了手机,还协助警方抓住了小偷团伙的另外几个人。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小偷们也渐渐意识到,偷中国人的手机不仅容易被追踪,还可能引来警方的关注,风险太高,不如去偷那些更容易脱手、也不容易被追查的物品。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欧洲很多国家对二手手机的交易管控比较严格。正规的二手手机店在收购手机时,会要求卖家提供购买凭证,并且会登记手机的序列号,防止收购赃物。   而中国人的手机序列号大多登记在国内的运营商那里,一旦被查到是赃物,不仅手机会被没收,店家也会受到牵连。   至于那些非正规的交易渠道,比如街头的黑市,买家也更愿意买当地人的手机,因为担心中国人的手机有定位或者远程锁定功能,买回去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 “砖头”。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欧洲旅游就可以随意把手机放在外面不设防。毕竟小偷的行为本身就没有固定的规律,只是相对而言,他们会优先选择那些更容易得手、风险更低的目标。   但这个特殊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手机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发展给个人财产安全带来的保障。其实仔细想想,小偷的这种 “共识”,本质上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   对他们来说,盗窃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当偷中国人手机的风险远大于可能获得的收益时,自然就会主动放弃。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手机安全防护措施越来越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在遇到手机丢失时,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维权,让小偷意识到 “偷手机不划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国外旅游或者生活时,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你们觉得,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因为自身的特性,不容易成为小偷的目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和看法。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