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说起秦国的名将,一定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就是白起。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着著。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白起一生到底杀了多少人呢?

翻开《史记.白起列传》,司马公陈述的数字触目惊心。据《史记》载,白起在其军事生涯中有据可查的杀人记录就多达九十万,想想这个数字都觉得可怕。如果算上一些七七八八的小型战役,死在白起手上的各国士卒,总数可能超过了一百万。所以白起还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人屠”。战神白起一生杀敌无数,可以说是秦国最大的保护神。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最终没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反而死在了秦王的一道自裁令下。

秦国历来都是君主和文、武两位大臣三驾马车并行的格局。秦昭襄王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丞相便是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便是由范雎提出的,秦国能打破“六国”合纵,除了白起南征北战立下的不世战功之外,还和范雎的筹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范雎这个人虽然有几分本事,但是有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心眼很小,可以说是睚眦必报。范雎成名之后,几乎将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全部“收拾”了一遍,同时他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强秦国的丞相,不免有些飘飘然,继而变得目中无人。

白起乃是武将,没有文官哪些花花肠。常年的军旅生活让白起的政治触角变得麻木起来。他甚至失去了一个上将军应该具有的政治敏感性。 长平一战,白起奇谋妙计频出,先用反间计挑拨赵王与老将廉颇的关系,继而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俘虏,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能力。

范雎在发迹之前,有一个患难朋友名字叫郑安国,这个人本是平庸之辈,范雎想拉他一把,让他也和自己一样享受荣华富贵。于是便向秦王举荐郑安国。哪知郑安国是烂泥糊不上墙,当上秦国的将军之后,屡屡作战不力,白起颇为不满,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得罪了范雎。小肚鸡肠的范雎从此后怀恨在心,寻找时机欲置他于死地。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欲毕一役之功,想乘胜追击将赵国灭之。但此时朝中昭襄王、范雎的想法却和白起的想法有了分岐,范雎怕白起灭赵夺得头功,故意阻拦白起的进攻行动。白起只能无可奈何的停止了攻击。但是事隔不久,秦王突然决定开启战争,他又急调白起出兵,白起认为军队士气可鼓不可泄,彼时错失了开战的良机。所以拒绝带兵出战。同时他分析认为: 赵国本来可一鼓作气灭之,现在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赵国势必众志成城,所谓哀兵必胜,秦国必然会输。

白起分析的战略形势无疑是正确的。但君王的龙鳞岂能杵逆,白起彻底惹怒了步入晚年的秦王,秦王盛怒之下将白起贬为士兵。另派一大将率军攻打赵国。(秦王的想法是:离开你白起照样活) 一日“王令范雎看望白起”,”范雎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是这样回禀昭襄王的:“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正是这九个字,如一柄长矛扎向了昭襄王的胸口,昭襄王本来就对战功赫赫的白起有些忌惮。而此时的白起抗命更加深昭襄王的这种心理,范雎的回禀无疑是火上浇油。范雎告诉昭襄王白起已经有了反意,如果白起造反,估计秦国没有人能够战胜他,因此昭襄王不加思索赐死了白起。

白起死后,秦国几次战争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军事实力受到了重创,一次次的失败给了秦王沉重的打击,昭襄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只名为“天下一统”的鸭子从锅里飞走,而范雎本人名气也淹没在李斯、商鞅这两位秦国最著名丞相的光环之下,他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星星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