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古装影视剧层出不穷,让很多观众对古代社会生活也充满了向往,尤其是古人没有买房的压力最令人羡慕。然而,实际上古人的生活并不轻松,甚至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因为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过去长达3000多年的封建时期,中原大地上小国林立,群雄逐鹿,南北分裂,政权更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时代大戏。在此期间,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也造就了很多盛世,例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和清朝康乾盛世等等,我们不可否认能生活在盛世之下是一大幸事,也让我们羡慕所谓的魏晋风流,或者唐风宋韵,但是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盛世又宛若昙花一现,绝大部分时代都充满了战乱,天灾和人祸,因此古代生活也并没有影视剧中描绘的那样美好。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君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律法之上,因此君王掌握着一个人的生杀大权,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诞生了所谓的“文字狱”。从汉朝到清朝,文字狱就像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这把利剑就会掉下来,例如乌台诗案、明史案和南山集等。除此之外,古人还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叹息就会被杀。

在东汉时期,丞相曹操手下有个官吏叫刘桢,此人博学多才,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之子曹丕举办一场宴席,刘桢也前往赴宴,在宴会上人们伴着歌舞言谈甚欢。突然,刘桢注意到了一个女子,此女子长得倾国倾城,于是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也就在此时曹操注意到了刘桢。第二天,曹操便将刘桢治罪下狱,还贬为小吏。后来,刘桢才知道他多看一眼的女子叫甄洛,是曹丕的第二个妻子,也就是曹操的儿媳妇,因此刘桢的行为惹怒了曹氏父子,给自己带来一场劫难。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也就是刘桢入狱第二年,他就死于疾病。

如果说刘桢的错在于多看了一眼,贺若弼的的错就在于多说了一句。贺若弼原是北周的大将,后跟着隋文帝杨广征战沙场,被任命为武候大将军。隋朝建立后,贺若弼作为开国功臣,还被加封为宋国公,因此贺若弼自恃功高,在朝廷上谁都看不上,而且还经常喜欢怼人,久而久之隋文帝也开始疏远他。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称帝,而他平时最看不惯的就是贺若弼,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北巡榆林,并设宴款待周边部落的首领。后来,此事被贺若弼知道了,他就和几个大臣抱怨,还表示隋炀帝太奢侈浪费,结果贺若弼的言论传到了隋炀帝那里,于是隋炀帝下令将贺若弼和一干大臣全部诛杀,甚至还将贺若弼的家眷都全部流放。

俗话说“言多必失”,在古代社会中因言论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因为叹气而被杀的人有且只有一个,即东汉时期的名臣郎中蔡邕。在历史上,蔡邕是文学家和书法家,还是音律学家,因此其才华冠绝一时,但是很可惜他太不小心了,让自己白白送死。当时,朝廷上董卓掌权,蔡邕也曾在董卓手下担任祭酒的官职,后来董卓被大臣联合诛杀,蔡邕得知此事后就习惯性地叹了一口气。结果,蔡邕叹气的一幕被大臣王允看到了,他认为蔡邕对董卓之死感到可惜,于是就上奏汉献帝表示蔡邕和董卓是一伙的,最后汉献帝也听信王允之言将蔡邕下狱,几天后蔡邕死于狱中。

总而言之,古人的生活不易,上文中提到的几个例子也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的大臣官吏和文人墨客,甚至是普通的百姓,都在强大的皇权之下因为各种原因死于非命,因此古人常把谨言慎行作为人生哲学,而我们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谨言慎行,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被无限扩大,如果让我们回到古代,或许连一天都活不到头。 参考资料: 《显微镜下的古人生活》作者:《新周刊》杂志社 ,出版社:岳麓书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