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森是近代苏格兰摄影师,1869年时,曾游历到中国。当时,他拍下了一组清朝大臣的真实照片。
让我们在今天还能一睹当时王公大臣的真容。
▲这是当时的恭亲王奕䜣,时年36岁,是咸丰帝的弟弟。
据说,在奕䜣的少年时,孔武有力。和咸丰帝,同为皇位的有力角逐者。
据载,在1847年时,道光帝带领众皇子在南苑打野,奕䜣凭借着过硬的武艺,夺得狩猎第一。
青年咸丰却故意一箭未发,并禀明父皇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己于心不忍”。
这下,在道光帝的心中,对咸丰的好感度直接拉满。最终,在1850年将皇位传给了咸丰。
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继续“一箭不发”的德性,带着妃嫔逃往了热河。
留在京城的恭亲王奕䜣,硬着头皮,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做好了善后。
局势稳定下来后,咸丰重返帝京,颇欣慰于弟弟奕䜣的办事能力。
之后,便让恭亲王奕䜣总领对外事务。
1861年,仅做了十一年皇帝的咸丰,便潦草去世,其妻慈禧夺得大权。
此后一段时间,奕䜣得到慈禧的倚重,主持洋务工业,活跃在近代史中。
▲这是当时的礼部右侍郎沈桂芬,正二品。时年49岁,看起来有点老。
沈桂芬1818年,出生在吴江沈氏望族。29岁时才中了进士,步入仕途。
1863年,沈桂芬在任职山西巡抚时,颁发条令禁止种植罂粟。得到了朝廷的嘉许,并在各省推行。
到了1870年,沈桂芬登上了兵部尚书的高位,达到了其一生职业的巅峰。
期间,沈桂芬虽然也主持洋务,但思想保守,主张韬光养晦,力保和局。
在1879年,日本抢占琉球时,他反对用兵。
在同时期的中俄伊犁谈判中,他推荐了同样软弱无能的完颜崇厚出使,结果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1881年,63岁的沈桂芬去世,入祀“贤良祠”。
▲这是当时的户部尚书董恂,时年62岁。
董恂1807年,出生于扬州贫寒家庭,打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而他之所以登上当时权力的中枢,归功于一生中抓住了三次重要机会。
首先是,1840年,自幼苦读的董恂,终于中了进士,得以步入官僚行列。
第二是在1852年,董恂回乡守孝时,他召办团练。清剿了当地的“张黑山”等三股顽匪。
受到朝廷嘉奖,升擢为顺天府尹。
第三次是在1861年,慈禧夺权时,他站对了阵营,倾力辅佐同治皇帝。
因此也得到了巨大的回馈,一步步登上了户部尚书的高位。
董恂去晚年勤于著述,在1892年去世时,已然有85岁高龄。
▲这是当时的礼部侍郎毛昶熙,时年52岁。
毛昶熙1817年出生在河南毛氏望族,28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毛昶熙被派往河南创办团练,他治军严明,训练有素。
在同捻军的大战中,九战九捷,震惊朝野。
而他个人作风上,也比较清廉。有自己的“三不原则”:不留墨宝,不留文稿,不留钱财。
书法作品基本都是写完就烧掉,写下的文章都是三个月内撕掉,也不积攒钱财留给后人。
此外,袁世凯的姐姐袁世瑛,便是嫁给了毛昶熙的第三子。
不过结婚前,这位毛家三公子却染病身亡。即便如此,袁世瑛还是同毛三公子的灵牌结了婚。
为此,连慈禧都大加赞誉袁世瑛,给她修建了一座豪华的贞节牌坊。
▲这是当时的两广总督总督瑞麟,他和慈禧同族,同是正蓝旗。
作为八旗子弟出身,1847年在宗族祭祀太庙时,因为声音嘹亮,被道光帝赐予五品官职。
瑞麟一生,多在行伍中领兵,不过几乎屡战屡败。
直到1865年,在肃清太平军残部中立功,被授予了两广总督的职务。
他在广东期间,主持洋务,办了一些新式学堂,置办企业,确实也为广东的现代化工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874年,瑞麟在65岁时去世,也入祀了“贤良祠”。
▲这是当时的汉口道台何维健,时年34岁。
何维健当官没怎么出名,但是他在园林设计上颇有研究。
1883年,他在汉口离职后,定居于扬州。
他在当地建了一座精致的何园,占地1.4万平方多米!取名“寄啸山庄”,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