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他预言苏联十年后必亡,20年后他再次预言,美国必然会在2025年年走向崩溃,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何这么说呢?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约翰·加尔通这个名字并不喧哗,却分量十足。1980年,他当众预言苏联将在十年内解体,当时没有几个人当真。   可十年后,这位来自挪威的学者被现实兜头印证,苏联真的解体了。到了2000年,他又提出一个更大胆的判断:美国将在2025年迎来崩溃。   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一预言是否再次走向现实,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这位学者从不靠运气说话。他不是算命先生,不靠灵光乍现,而是以结构性分析为核心,用一套严谨的方法论透视帝国命运。   他最著名的身份是“和平学之父”,对冲突、暴力和国家崩溃背后的逻辑有着深刻研究。   加尔通通过对帝国发展规律的系统分析,判断哪个国家“气数将尽”。苏联是第一个“被点名”的大国,美国则是他认为“下一个”的对象。   加尔通的理论基础并不复杂。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将资源过度集中在外部扩张而忽视内部平衡,一旦经济、民族、政治三方面矛盾同步激化,帝国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他当年看苏联,看的是经济失衡、民族压抑和高层特权;到了美国,他盯住的则是债务危机、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   从2000年提出美国将在2025年崩溃开始,加尔通就没停过对这个“预测”的修正和补充。他指出,美国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系统性风险。   比如,资源消耗过度,美国只占全球人口6%,却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资源;再比如,国家债务一路飙升,到了2024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6.2万亿美元,占GDP的123%。   这还不是全部,社会层面的问题更是令人头疼:1%的富人控制了90%以上的财富,教育、医疗、住房这些民生领域成了“高消费品”,普通人几乎被排除在福利系统之外。   更复杂的是,美国的政治系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撕裂状态。两党斗得不可开交,政策出台周期越来越长,该做决策的时间都用来拉扯了。   连《纽约时报》都在2024年末发文感慨:“政府的效率已经沦为选举的附庸。”这种两极分化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暴力事件、仇恨犯罪频发,连国家形象都受到严重影响。   加尔通认为,美国的“坠落”不会是一场爆炸式的倒塌,而是一个结构性的慢性病过程。   他形容美国是“得了糖尿病的巨人”,虽有庞大体量,但内部器官早已严重失调。   2025年,美国确实还没有崩溃,但从经济数据到社会现象,各种迹象都在印证加尔通当年的判断正在推进。   经济层面,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推行高关税和减税政策,直接导致消费价格持续攀升。   《华尔街日报》今年5月数据显示,美国1年期通胀预期升至4.3%,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67.8,是过去两年最低。   高盛也在7月下调了2025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预期,从1%降至0.5%。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压力。   国际地位方面,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遭遇“去美元化”的潮水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底发布的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降到了57.4%,创30年来新低。   亚洲、非洲和拉美多个国家开始尝试用本币或黄金进行大宗贸易结算。而金砖国家推动的跨境支付系统也在加速成型,美元正面临地位被分拆的现实挑战。   社会方面的裂痕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的流浪者数量持续攀升,公共资源紧张,警力不足,公共治安恶化。   加州州政府在3月的一次听证会上坦言,全州已有超过17万无家可归者,远超疫情前水平。   与此同时,硅谷一侧是高楼林立,另一侧却是帐篷成片。这种撕裂的城市景观,正是加尔通所谓“结构性暴力”的真实写照。   从苏联到美国,加尔通的“帝国衰落模型”强调的是内部结构的崩坏,而不是外部战争的失败。   他认为,真正让一个国家崩溃的,不是敌人的导弹,而是自己社会结构的坍塌。美国的问题,不在于缺乏敌人,而在于失去了凝聚力。   加尔通在2024年初去世后,留下的研究成果在今年被重新审视。   他的观点一度被认为悲观甚至偏激,但如今,越来越多国际研究机构重新回到他的逻辑框架中,试图理解眼下世界秩序变化的根源。   英国《金融时报》在6月的一篇社论中指出:“全球秩序进入再平衡阶段,过去被视为不可动摇的霸主,也在经历制度性震荡。”   对于中国,加尔通也曾表达过特有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治理结构仍然具备调整能力”,而这正是苏联晚期和美国当下所缺乏的。    信息来源: 《东西问|刘成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对世界及中国和平学影响深远》——中国新闻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