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严亦贾 记者 孙云)近日,一名通过故意“碰瓷”诈骗钱款的网约车司机唐辛(化名)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9000元。令他意外的是,最早发现其罪行的,竟然是公检法机关携手共同建立的“交通碰瓷”诈骗犯罪监督数字模型。去年,大模型在大数据中发现了他的异常情况,发出警示后,民警随后跟进调查,果然发现了他频频“碰瓷”,证实大模型确实有大作用。

记者了解到,不少“碰瓷”诈骗犯罪手法隐蔽,而且,在单次轻微交通事故中,被害人往往也会因为损失金额较小且通过“快处易赔”赔付,而未意识到遭遇“碰瓷”诈骗,不会去报警。同时,交警也难以通过单次事故的定责来甄别犯罪。因此,杨浦区法院研判受理的多起“交通碰瓷”型诈骗案件后,会同辖区内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共同探索构筑了“交通碰瓷诈骗犯罪监督”数字模型,通过时间、事故形态、理赔事由等多项敏感数据进行碰撞比对,筛选异常数据,再进一步调取相关监控视频进行精准研判,对“碰瓷”人员构建“画像”,逐案侦破。通过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让已结“碰瓷”诈骗案件中的相关敏感数据“跑起来”,用大数据助力乱象治理、深挖犯罪线索,让隐藏在大量日常交通事故中的故意“碰瓷”诈骗无所遁形。

漫画:徐燕红 杨浦区法院供图

网约车司机唐辛就是被大模型抓出的犯罪嫌疑人。他利用工作之余开网约车补贴家用,然而,在经历过几次擦碰事故并获得理赔后,他萌生邪念,希望通过故意“碰瓷”诈骗钱款。之后,他开始频繁利用道路口交替通行、他人变道等机会,故意制造轻微擦碰,交警到场定责后,再利用快速赔付机制获得赔付,两年内共作案10余起,共获利2万余元。

唐辛本以为自己找到了生财之道,以为小额的多次理赔难以被发现,不料法网恢恢,自己“败”在了大模型下——民警将唐辛精准锁定后,以时间、事故形态、理赔事由等要素进行大数据比对后筛选异常数据,发现其频发交通事故及理赔,存在异常情况。2023年10月,唐辛被民警抓获,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经检察院提起公诉,杨浦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唐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对被害人及交警隐瞒真相,进而编造事由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唐辛通过“碰瓷”来获利,既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又对正常的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造成威胁,应予严惩。但考虑到唐辛能在被抓获前的一年多时间内主动停止犯罪行为,且在审理过程中认罪认罚,退出全部违法所得,故从轻作出上述判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