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突破《自然》!清华固态电池技术落地,电动车续航或将翻倍!
516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的研究,让新能源领域看到了技术跃迁的曙光。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期刊,核心是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破解了固态电池实用化的关键难题。
团队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1MPa外压下能量密度达到604Wh/kg。这一数据远超当前商业化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仅150~190Wh/kg,主流的镍钴锰酸锂电池也只有240~320Wh/kg。满充状态下,该电池顺利通过针刺与120℃热箱静置6小时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安全性同样亮眼。
来源网络
这项突破的价值,藏在对行业痛点的精准解决里。电动车主总被续航焦虑困扰,看到续航低于100公里就心慌,松下曾测算全固态电池能让Model Y续航增加145公里,而清华团队的技术能实现更大幅度的续航提升。背后的关键是解决了固态电池两大核心难题。
传统固态电池依赖上百个大气压的外压或复杂多层结构,才能改善“固-固”界面接触,实际应用中既不稳定又增加成本。张强团队用“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策略,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让电解质与电极紧密贴合,仅需1MPa外压就实现高效离子传导。这相当于给电池内部的“电流通道”做了优化,既通畅又稳定。
来源网络
另一大难题是电解质的兼容性。高电压正极能提升能量密度,但普通电解质在4.0V以上就会氧化分解。团队引入含氟基团,构建“–F∙∙∙Li⁺∙∙∙O–”配位结构,让电解质能适配4.7V高电压正极,同时兼容强还原性的金属锂负极。这种“双向兼容”能力,就像一款通用接口的充电器,能适配不同设备还不损伤性能。
技术突破更意味着产业主动权的提升。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方向,全球都在加速布局,松下就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样品出货。我国在聚合物电解质路线上的突破,避免了在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支持,体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布局的系统性推进。
来源网络
对普通人来说,这项技术带来的改变真实可感。电动车续航有望从现在的500公里左右跃升至1000公里级别,彻底告别里程焦虑。针刺、高温测试中的安全性表现,更能打消消费者对电池起火的顾虑。未来,不仅是电动车,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都将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电池技术获得发展动力。
“电池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未来出行的重新定义。”清华团队的研究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而是迈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它印证了基础研究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底气。
你觉得这项技术多久能用到我们的电动车上?对于固态电池,你最期待解决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见证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