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军的年度演讲和小米17的发售,非但没给他们带来声誉,反而差点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罪魁祸首是雷军和小爱一直在玩的文字游戏

在中国互联网上,在营销中玩文字游戏,肯定不是小米首创,但把文字游戏玩得如此痴迷又如此风生水起的,小米是独一家。

我来给大家总结总结。

01

小字文学

小米17 Pro系列的宣传海报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逆光之王”。

是不是感觉霸气十足?但仔细查看后你才能发现,海报底部还以特别小、特别模糊的小字注明:

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当然,小米的“小字文学”,其实还有很多。

小米17的海报上,用大大的字写着“小尺寸续航之王”,但同样在右下角,用不起眼的灰字写着:

目标:小尺寸续航之王

小米SU7 ultra,海报上写的是:

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纯正赛车基因的四门跑车

然后用小字注明:

目标成为

小米YU7,海报上写着——

超高标准材料应用

2200MPa 小米超强钢

然后下面又是小字,又是灰色:

小米超强钢指材质项目名称

怪不得雷军总说,同行都在用放大镜看我们。

按照这个逻辑,那国足也可以打出海报,宣称自己是“世界杯冠军”,然后在边角上也用几乎没人注意的小字注明——

世界杯冠军是努力目标

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雷军和小米是懂营销的。

02

米氏定义法

同样是小米汽车SU7 ultra,海报上写1.98S,可实现0—100km/h加速,然后又在下面用小字注明:

不含起步时间

这行小字,最厉害的还不是显得不起眼,而是重新定义了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

按照行业惯例和人类的正常理解,所谓“百公里加速时间”,就是指汽车从完全静止状态(起步)开始,全力加速到速度达到 100 公里 / 小时(km/h)所需的时间。

但小米却刻意拆分测试阶段,擅自篡改指标定义,既不符合行业标准、涉嫌违反广告法,也会误导消费者。

当然,小米有自己的逻辑。

最著名的,就是比一元硬币还薄的笔记本。

2016年,小米笔记本Air发布会上,雷军用“一元硬币” 作为对比物,宣称产品“比一元硬币薄”,并在 PPT 中展示直立硬币与笔记本厚度的对比图。

这种对比法虽非雷军首创(此前雷蛇、索尼和和华硕都用过类似的对比法),但因为雷军的巨大影响力,迅速成为行业标杆,甚至衍生出 “雷氏对比法” “米氏对比法”的网络梗。

雷军还重新定义了“驾驶模式”,他宣称,小米汽车SU7有16.8亿种驾驶模式。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小米解释说,是因为他们的车支持无限自由度的自定义驾驶模式。包括加速、转向、悬架高低、悬架阻尼、前后驱分配、动能回收等10几项调节,每一项都可精细调节,最多的项有100多个档位。

于是,排列组合起来,就有16.8亿种驾驶模式

换一个姿势、一个角度,都算一种驾驶模式,是吗?

把“驾驶参数组合”,说成是“驾驶模式”,雷军和小米是懂如何“自定义”的。

怪不得网友说,按照雷军的逻辑,我也可以重新定义什么叫“细”,把筷子横过来,我的腿就比筷子还细

03

数字轰炸

雷军和小米的营销话术中,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总是能用一连串的数据,去轰炸你的感官,让你感觉他们的产品很厉害。他们的PPT里,总是充斥着大量的数据。

上面说的1.98秒百公里加速时间和16.8亿种驾驶模式,其实已经算是我所说的数字轰炸了,但更具视觉震撼力的,还数30万小时的测试时间。

在苏炳添参观小米实验室时,面对1800台手机,雷军说,每一个型号的手机,在上市之前,都在这个实验室测试30万个小时以上

这句话乍一听特别唬人,30万个小时,感觉为了测试手机性能,小米花费了巨量的时间。

但算一下就知道, 1800台设备并行测试,累计 30 万小时,也就是说,平均一台手机测试7天(实为6.94天),不过是属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单台设备在单一项目上的时间可能低于部分标准。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特别牛逼的卖点,有什么好营销的呢?但30万小时的话一出,那种专业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来了。这就是雷军和小米的本事。

再比如,小米YU7后排135度的豪华电动座椅,不但远远超越特斯拉model Y的120度,还比迈巴赫多1度

别瞧不起这1度,有了这1度,小米YU7超越迈巴赫,就有了证据。这就是数字的魅力所在。

还有,最近流传达视频里,雷军说:

我开的是YU7的标准版,1300公里,中间只充了1次电,我当时就被这个实测的续航震撼住了,太夸张了。

明明是1300公里,要充三次电;或者说,明明是开始充满了电,跑了600多公里,中间又充一次电,再跑了600公里。

但雷军很巧妙地将小米汽车1次充电,和1300公里联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远远超过几乎所有电车的续航。

且不说这个续航性能处于国产电车的什么水平,单论这个表达方式和数字运用,就产生了极强的暗示性。牛鼻啊!

给他一个产品,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他们都能用数字将之送上神坛。

有人说,小米最擅长的讲故事方式就是把曾经不可量化的、玄乎的、含糊其辞的东西量化。是的,给小米一个产品,无论有多普通,小米都能用量化的方式,将之描述成惊天动地的伟大产品。

04

常识性创新

将普通产品描绘成伟大产品,雷军和小米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

常识性创新。

其实上面已经说过这样的例子了,比如,1800台手机累计测试30万个小时,以及充一次电能跑600度公里,本来就是行业里四菜一汤级别的标准,但在雷军嘴里,却说出了满汉全席的感觉。

不仅如此,小米小爱音响Art有10531个出音孔,每个孔的布局和数量均服务于声学性能,体现对声学设计的精细化追求。谁能说不是一种创新呢?

这个说法,看起来就是特别高级。就算是和别人相同配置的东西,雷军和小米总能有本事将之提炼出来,加以放大,让人感觉与众不同,非同凡响。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最近被吐槽很多的转向灯自动关闭技术。

我知道,小米的这个技术和传统的油车转向灯关闭技术不一样,是通过摄像头检测你已经变道完成,就给你关转向灯。

说白了就是“转向灯归位与方向盘没有关系,只和车道有关系”,而油车是大幅度打方向盘后才会回正,小角度变道不会自动关闭。

就算是正确认识到了两者的区别,这个功能还是被人诟病为鸡肋,小角度变道,手指轻轻一带就回去的事,小米说得却仿佛用一个伟大的发明,解决了一个世纪难题似的。

另外,雷军和小米的常识性创新,还体现在他们的营销总表现得有点像高射炮打蚊子。

雷军发布过一个视频,说什么秋季车上全是落叶怎么办?用小米预研智能底盘“抖一抖”即可解决。

评论区好多网友留言:

雷总,有没有一种可能,车开起来,叶子就飞走了?

我相信,以雷军和小米的智慧,搞出这个“抖一抖”功能,肯定不是为了抖掉车上的落叶。这其实是在体现悬挂做得好,但他们在搞营销时,却堂而皇之地用于抖落树叶,就给人一种把精力都用在了莫名其妙地方的感觉。

另外,雷军发布过一个视频,讲SU7见面后,互相摇摆着打招呼的方式——

开启操稳模式,左右打方向盘,“歪头侧目”,交替踩电门刹车,“点头示意”,同时操控方向盘和电门刹车,示意“你好”。

别误会,“歪头侧目”和“点头示意”说的不是司机,而是车子。

着给人的感觉就是,雷军和小米在宣传物料中,努力在解决一个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怪不得很多人都在怀疑雷总的精神状态呢。

05

雷言米语

我不是雷军和小米的黑子,反而是小米的忠实用户,我自己和家人,至少有三部手机都是小米的,家里的加湿器、电饭锅、吹风机、电风扇、吸尘器也都是小米的。

就我自己的使用体验来说,小米的产品质量我还是很满意的,所以我上面所说的一切,也都只针对小米的营销和宣传,并不代表我对小米产品质量的看法。

毋庸置疑,雷军和小米的营销,已经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雷言米语”。

如网友总结的那样,雷军有一个非常牛的技能,就是把一件平平无奇或者并没有那么厉害的东西用数字、百分比或者其他的形容词给描述成超级无敌厉害:

然而,在我看来,雷军和小米的很多言论与做法,其实就是在努力改变词汇的本来含义,而组合在一起,更是赋予了和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什么叫“薄”,什么叫“驾驶模式”,什么叫“续航”,什么又叫“逆光之王”。

“雷言米语”无疑已经改变了很多词汇的原始意义,阻碍了有效的正常交流,更造成了很多因言语之争而导致的口水战,撕裂了舆论圈的共识。

而类似于1300公里只充了一次电,测试30万个小时这样的表述,表面上看似没有说谎,但这种遮遮掩掩的表达方式,也和坦坦荡荡的诚实没有关系。

当然,这样的宣传方式,不止小米在做,很多手机和互联网企业都在这么做。

但无论谁在做,其本质没有改变,都是挖空心思在玩文字游戏,它们不仅扰乱了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也在不知不觉污染着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有序性,提高了中文表达的“熵值”

前者的危害已经被广泛地注意到了,但后者的余毒却似乎少有人提及。

因此我希望这样的文字游戏,能够少一些。请把心思多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也为中文的纯洁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哥读书,ID:lianggeviewpoint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