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是唐代著名大画家,据说,他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画二》记载有一件这样的事:终南山有猛兽伤人,唐太宗派遣骁勇之士前往捕猎,多次无功而返。虢地的好汉王元凤忠义奋发,独自前往捕猎,一箭而毙。太宗壮之,命阎立本作图记录此事。阎立本遵命而行,挥笔而就,画中鞍马仆从,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大家“无不惊服其能”。

阎立本的代表作是《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绘于武德九年,所绘为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位文人谋士的肖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绘于贞观十七年,所绘为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二十四名功臣肖像。 很可惜,这两幅传世名作都没有流传下来。 据说,都是按人写真,图其形貌的杰出画作。 画卷中对每个人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生动而具体的刻画。

除了《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阎立本的另一力作——《步辇图》也非常有名。 《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属于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神奇历史见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幅画的高明之处在哪儿呢? 专家评论:一,整体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二、作品设色典雅绚丽;三、线条流畅圆劲;四、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整体构图怎么错落富有变化呢?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将画中人物分成两组,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右边是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仕女左右簇拥。左右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 作品设色又如何典雅绚丽了?位于画面正中间的典礼官作为轴心人物,穿了一身红色衣服,灿烂夺目,使全画充满一种喜庆气氛。

至于线条的流畅圆劲,只要看衣纹器物的勾勒,就可以充分感知墨线圆转流畅的灵动性,可称得上是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关于人物生动传神之处,集中表现在唐太宗身上。 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另外,宫女们的天真活泼,典礼官的深沉与凝定,禄东赞的诚挚谦恭,以及最左侧穿白袍译员的诚惶诚恐,无不表现毕肖。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幅劣拙不堪的败作, 理由大致如下: 一、唐太宗坐在步辇中接见外使,随随便便,形如儿戏,既不合礼制,又有失大国帝王威仪。

二、步辇绘制粗陋,构件就由两根木棒加一扇木板拼凑而成,砢碜、寒酸,不合帝王规格。 三、挽舆的九名女子,从服饰的打扮来判断,不类于宫女,倒像是舞女;以舞女充当舆士,这是只有荒唐无道的国君在后宫嬉戏时才会出现的情景,岂会出现在唐太宗召见外国使节之中?实在荒唐至极。 四、唐太宗召见外国使臣,不但没有穿朝服,而且还把左脚伸出袍服之外,露出了袜子和圆口便鞋,即下半身的轻佻与上半身的庄重形成巨大反差。

综上所述,画家陈佩秋语出惊人地对之下结论:“非唐画,更非阎立本的作品,而是后人的一件伪作”,其“绘画艺术水平很差,它的榜题以及后面的章伯益的书法艺术的水平也差”。 好的坏的专家都说了,咱也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凭良心说说自己对这幅画的真实观感吧。

老实说,如果不是专家提醒,根本就感觉不出哪儿有“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如果您让一个四五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画一幅主题为“家里有客人来了”的画,构图也基本是这样:家长在画的最右边,客人站画面左边,按“排队队,分果果”的方式站好。 而且,这幅《步辇图》的画面很空旷,没有任何背景,特点也和幼儿园小朋友作画风格完全一致。

至于说“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实在让人哑然失笑,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幅画,我一定会产生许多色彩缤纷、花团锦簇的联想,但是,专家,您除了拿画中那个大胡子的红衣服说事,还能说点别的吗? 最不能容忍的,是专家说这张画“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画面左边那三个站地高低不同、撅臀弯脚,形象呆萌的男子也就算了,右边那九小一大的十个人物到底是什么鬼?!比例严重失衡不说,宫女的面目根本就是白面团上加几个黑点,头发不像长在头上,而象随便戴上了一坨东西,真不知天真活泼在哪里,也感觉不出什么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