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卫星导航领域,美国的GPS正如日中天,我国的北斗卫星也不落下风。二者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欧盟的伽利略系统。

当年北斗未生,GPS独霸一方时,为了对GPS反垄断,伽利略系统诞生了。

当时中国以2亿欧元入局,共同参与伽利略的研发工作。可如今,只见中国北斗系统蒸蒸日上,很少听说伽利略系统。

中国加入伽利略研究项目后发生了什么,如今的伽利略系统发展如何?

伽利略计划的诞生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四家独大,其中之一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

其余的三个,一个是俄罗斯的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一个是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还有一个,则是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在这四种导航系统中,美国GPS历史最久远,技术也较成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当年苏联解体,一度消沉下去,直到2010年才得以恢复。

而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到2020年才提供全球服务,有了与美国抗衡的能力。

也就是说,苏联解体以后,再无一家卫星导航系统比肩美国。导航又是许多领域必备的工具,这使得美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1993年,我国一辆名为“银河号”的货船本是正常航行,忽然遇到一艘美国船,他们声称“银河号”可能携带送往伊朗的化学武器材料,要进行检查。

按照相关条例,美国根本无权进行检查,我国也是坚决拒绝。

美国被惹恼,他们关闭了所有导航信号,使得我国无法继续导航前行。

要是古代,人们出海导航有用几块方形片堆叠起来的牵星板,可以通过测量垂直角度与纤绳长度换算北极星高度角,确定所在地理维度。

可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依赖于卫星导航,这种工具很少有人会用,美国关闭了导航,放眼就只剩茫茫大海,不知该驶向何处。

牵星板

就这样僵持33天后,我国不得不妥协,同意美国登船检查。

美国利用导航控制其它国家的事件,不止这一起。

1999年,印巴战争正打得火热,美国突然中断了战场上的所有GPS服务,使得作战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作战方损失惨重。

美国利用卫星导航作威作福,这让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危机,研制一个反美垄断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了许多国家的共识。

欧盟率先将这一行动付诸实践,投资35亿欧元,准备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2002年3月,欧盟交通部长会议上,15国代表举手同意,伽利略计划开启。

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欧盟在2005年7月28日与中国签署了三个应用项目合同,成功拉中国入伙。

中国因此成为第一个参与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为伽利略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7000万欧元用来开发技术,剩下的1.3亿欧元,用来进行设备部署。

中国出走单干

虽然伽利略计划目的明确,制造独立自主的导航系统,反对美国的垄断。但参与国家各怀鬼胎,究竟由哪个国家领头,有着很大争议。

伽利略计划停滞许久,“谁领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最终研发主权落在了以欧洲航天局为代表的公共监督机构,以及由私营企业组成的联合母公司身上。

研发主权有了归属,研发任务如何分配,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组织、技术、财政等问题也始终得不到解决。

按照原本的计划,在2006年年底之前,就应该有了完善的分配制度,组建好联合母公司,任命一个公司总裁。

可这一计划迟迟难以推进,参与的研发的各方机构,始终是一片散沙。

不光是研发各方难以统一,就连研发目的,也变了质。

伽利略计划最开始是反美垄断所诞生的,可2005年以后,许多亲美人士登上政治舞台,欧洲航天局改变对美态度,开始友好往来。

与美国交好,与我国自然交恶,当欧盟与美国冰释前嫌后,他们开始排挤中国。

我国投资2亿欧元,只落得打杂的分,不仅无法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决策,在进行研发工作时,还受到欧洲航天局的刁难。

我国当然不能任人欺负,2006年11月,我国宣布退出伽利略计划,制造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并不是逞口舌之快,其实我国还没参加伽利略计划时,就已经准备好了退路。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成功发射北斗一号卫星,建成了北斗一号卫星试验系统。

从伽利略计划退出后,我国专注于北斗系统的研发,到2012年,北斗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成功,14颗北斗卫星,组成了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到2020年7月29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成功实现了全球定位导航服务。

反观当初将中国排挤出局的伽利略计划,却因为各种问题,发射计划一再推迟。

不过,欧盟对中国的成功倒显得很大方,就像欧委会副主席雅克·巴罗所说的,“卫星导航有着许多潜在的市场,各方都有参与空间。”

伽利略计划的后续

中国退出后,伽利略计划参与方之间的矛盾始终难以解决,整个计划也是一拖再拖,直到2011年8月,第一个卫星才成功发射升空。

卫星发射升空,问题还是很多。2014年5月,4号卫星因故障报废。同年8月,5号和6号卫星入轨失败。

在多次失败尝试后,欧盟终于成功在2015年到2016年,将11颗伽利略卫星发射升空。

到2016年12月,在轨的卫星一共18颗,可伽利略系统设计是24颗,还需差6颗,才能进行正常使用。

无奈之下,欧盟只好求助美国,借他们的GPS一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也在这一年投入运营。

自运营以来,伽利略系统出现了多次故障,最严重的当属2019年7月,据德国媒体报道,当时的系统故障,导致整个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瘫痪无法使用。

这起故障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各方的协调问题。

当时罗马方在检查系统时,就发现了错误,本来应该启动备份,但接受负责控制的德国,并没有将此事告知慕尼黑控制中心,而选择无视。

故障的解决本来也很简单,但德国和意大利控制中心在排查故障时,需要欧洲导航卫星系统管理局协调,这个管理局位于布拉格,在布鲁塞尔也设有代表机构。

因此这次故障影响重大,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空间管理局也加入进来,原本由德国和意大利解决的问题,一下子成了六方共同参与的难题。

本来只要六小时就能解决的故障,也因为多方搅合,拖了一星期才解决。

除了内部原因外,伽利略导航系统也受到外部威胁。

因为先前设计时,伽利略导航系统所使用的信号频段,与美国GPS军用信号频段部分重叠,这样一来,美国屏蔽伽利略卫星信号时,连自己的信号也给屏蔽了。

对此,美国曾态度坚决地表示,如果发生战争,第一步就是将伽利略卫星击落。

尽管内忧外患,且故障不断,但伽利略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此前欧洲导航卫星系统管理局就强调过,伽利略系统有着20厘米级别的精度。欧盟委员会也在2018年宣布,将这20厘米级别精度的定位免费开放。

另外,伽利略卫星还配有2座铷原子钟和2座被动型氢钟,这些都是比北斗系统优秀的地方。

我国北斗系统后来居上,既要警惕伽利略系统有的缺陷,也要学习它的优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