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政府政务号关停!“指尖之累”须从源头治理


  

半月谈评论员 胡锦武


近期,昆明、长沙、西安等全国多地的一大批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并将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不少相关基层干部感觉“松了一口气”。


政务新媒体的兴起,本意是为了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时,时常听到对于“指尖之累”的各种吐槽,尤其在各地纷纷开设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后,有地方还给干部下达“增粉”任务并纳入考核,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新表现。


一些地方“一窝蜂”式开设政务号,从市到县到乡层层“开号”,条线管的基层单位也多仿照上级部门“开号”,基层政务号过多过滥且雷同化等问题不断显现。


“开号”一哄而上,运营难以为继。基层干部本就事务繁杂,政务号的开通维护、信息发布又要占用不少人力物力,有的地方为了让政务号“看上去很美”而下达增粉任务的做法,更是受到基层干部诟病。


增粉成“增负”,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2024年3月的一份关于“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典型案例”的公开通报显示,某地科协在建设科学文化传播矩阵工作中,要求县级相关单位账号粉丝量达到户籍人口的25%以上,并把增粉量作为对下级单位定期通报排名、考核评估的硬指标。


吸引粉丝靠下任务,显然是走入了唯流量论的“面子工程”。就基层政务号开设而言,贵在精而不在多。提高政务号的服务质量,在信息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上下功夫,在互动的温度和亲和度上得到认可,才是该努力的方向。


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强调,“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并提前发布公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而要整治“指尖之累”,还须管住源头。


给政务号“瘦身”,既能为“指尖”减负,也能为政府“增效”。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指尖之累”中解脱,从形式主义的桎梏“套路”中松绑减负,放手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让政务新媒体运营更加务实有效,让基层干部把精力切实用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正路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