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坐不惯某一类车,会有晕车现象,而有的人则无所谓,基于该类需求,打车软件该不该提供电车/油车的选项,为什么呢?

上周六,晴晴搭乘了一辆顺风车回老家,历经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后,她突然感到强烈的晕车。以往乘坐家里的油车时,她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然而今天所乘坐的是电车,晕车的感觉格外明显。

基于该类场景,为什么不能在打车软件上选择电车/油车呢?

一、为什么打车软件不设置“电车/油车”选项?

1. 多一个选项,多一层筛选

大部分打车平台的匹配机制都是基于地理位置和车辆可用性来进行匹配的,这种情况下,匹配的可行性是最大的。如果要增加电车/油车的选项,那么匹配的机制就要重新梳理和设计了,毕竟符合用户需求且又在附近的车辆,也许没有那么多,还会导致部分司机无法参与某些订单,无形中增加了开发和运营成本。

多一个选项,意味着要多一层筛选,匹配效率自然也会有所下降。原本匹配的时间是随着距离和价格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今还得多一层车型的筛选,用户要等的时间就更长了。

试想一下,原本只需要等待5分钟,但是因为附近没有你想要的“油车”,那你是不是还得从远一点的地方调度过来,就变成了等待十几分钟甚至更长了。

2. 电车跑网约车,性价比更高

场景的建立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当你的供应端有足够的体量,才能在需求端释放更多的场景来操作。

从经济角度来讲,跑网约车最适合选择一辆省油耐用的车,这样能够降低司机的用车成本,从而提高收入,所以大部分跑网约车的司机都会选择电车。

来源:网络

从政策导向上看,一些城市为了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也是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这也导致了电车在网约车市场的上涨。

来源:网络

如今尚不确定油车的占比有多少,再加上用车成本相对更高,如果因为车型要重新对打车费用进行定价,也需要考虑用户是否愿意买单。

3. 用户的需求存在主观性

且不说有多少人有这类需求,但仅仅从用户晕车的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明就是车型造成的。如果一名用户是极易晕车的体质,那么他无论乘坐电车还是油车,其实也都会晕车。

但如果乘坐油车不会晕,而乘坐电车会晕车,那也许是因为电车和油车在驾驶过程中的习惯和缓冲有所差异,电车的启动速度比较快,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这种情况通常是用户的乘坐适应性导致的。

当然,造成晕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乘坐者的当前的精神状态、饮食等,其实都是容易影响乘车体验的。

基于此,该类用户需求其实会比较主观,存在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二、用户需求多样化,细分需求有必要都满足吗?

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有没有这类需求,当然也是有的。有网友就表示:因为自身的问题,乘坐电车很容易晕车,所以打到电车取消,打到油车就上车。这样反反复复的动作,也让自己的打车时间增加了许多。

但很多情况下,这只是用户的细分需求,他们的根本需求是:安全送到目的地就行了。但结合前面的情况,可以发现这里的根本需求是出行舒适,但显然油车只是一种解决方案,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细分需求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看整体收益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而不是不断地满足各类细分需求。

前面也提到,这个需求把“用户主观”纳入了车辆选择中。你可以这样想 ,如果一个人非常强烈地需要选择“不晕车”,也代表这个人对打车体验的要求是更苛刻的,且这种苛刻具有主观性。

如果支持了这样的需求,那就代表平台支持或鼓励用户的主观评价去影响到实际用车时的运营评价。

但实际真应该如此么?答案显然不是。基础运力场景,是兜底场景,用户最敏感的实际上还是价格,其次才是效率。司机端亦是如此,不然为啥开电车呢?

这个细分需求,可以说在价格和效率上,对于平台都是负收益和导向,因此不支持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真的要做,应该去做专车、预约车这类更加高级的服务,在“价格不敏感”以及“时间不敏感”的场景下,提供更加充分的需求选择。

三、结语

用户需求有很多,不可能都一一满足,一款产品在优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其定位,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忽略用户的细分需求,有的细分需求虽然不是用户的根本需求,但在特定的场景下又能够为产品起到一定作用,提升用户的体验。

就好比顺风车增设油车/电车选项,该需求在“顺风车”这个场景下会比较适用。有网友曾吐槽:6个小时的车程却要等2个小时的充电时长,属实难熬,但油车是加完即走。因此,在该场景下,用户若是有的选择自然会比较好。

而对于专车和预约车服务,提供一个油车/电车的优选选项,可以作为对用户需求的一种补充,也是服务的升级。可以默认设置为“无偏好”,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

  1. 根据优选规则,能快速匹配到对应车的,那皆大欢喜;
  2. 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匹配到优选车的,则给其他车辆,但需要客人在规定时间内确认(不确认,到期取消,可以继续循环)。

因此,在考虑是否引入电车/油车选项时,打车软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用户需求:是否有足够的用户需要这一功能,以及这一需求是否在特定场景下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 运营和成本效益:引入这一功能的成本是否合理,会不会影响整体的运营效率,以及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收益来弥补成本。
  • 市场情况:基于当前的用车市场进行清晰且合理的规划,不可脱离实际市场谈需求。

文章内容部分,感谢@红夜 @WāngWénhào @瀚博 @LikiChen @风雨无阻 等人在 天天问贡献的精彩回答~

部分素材来源:天天问话题精选

「天天问」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旗下的互助问答模块,致力产品、运营、营销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交流。

本栏目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Ginny 整理编辑发布,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