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一年公务接待超300次,基层减负不能是空话
15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据《半月谈》日前报道,如今,一些基层干部在公务接待工作中压力很大、有很多苦楚。比如,西部某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全县重大公务活动的接待工作,2023年的公务接待台账显示:当年公务接待总量为270余次,公务接待总费用82万余元。西南地区某镇2022年公务接待支出20余万元,共接待540余批次,超过3300人次。该镇公务接待总量中,来自县直部门的占60%左右,县内外其他乡镇来考察、学习的占20%左右,省直部门来检查督促工作占20%左右。
这些数据背后,是不少基层干部的无奈与苦恼。有基层干部吐槽:“有的工作,上级部门一年要来督查好几次,每次都是来一堆人,县、乡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得陪同接待。”还有人表示:“上级部门下来调研,有的带着项目和资金,如果接待不周,能争取到的项目,就可能给了别人。”
基层公务接待的难题,首先体现在“难伺候”上。对不少乡镇干部来说,只要是“上面”来检查的人,基本上都比自己官职高,哪怕对方以“学习”“观摩”的名义来,基层干部也需要像招待大领导一样“伺候”他们,生怕 哪句话没说好、哪个细节没做到位,得罪了上级、影响自己的仕途,乃至导致本地失去优惠政策的支持。
只要接待,就不可能不花钱。有些时候,钱花得少了,还显得招待不够“热情”。在报道中,就有基层政府的接待人员提到,“随着物价上涨,每餐人均40元的标准,很难安排出一桌像样的接待餐,于是县里冒着风险制定了高于会议用餐的公务接待标准”。到最后,“埋单”的还是基层单位。
在基层减负的大趋势下,以上种种问题本来不该发生,但却还是以顽固的姿态长期存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试问,当基层干部需要拿出大量时间精力与财政资金用于频繁的公务接待时,又怎么能全心全意投入到人民服务的职责当中?基层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都需要用钱,也需要党员干部们动心思、花功夫——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公务接待、宴请之类的事情上,不如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严格落实公务接待的规则。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其中对于公务接待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还有严防奢侈浪费的规定,“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如果能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就可以减少很多公务接待的问题,也能避免滋生腐败和各类违纪违法现象。
再者,一些可有可无的“调研”和“检查”也应该取消。现实中,一些上级部门和领导到基层的活动,未必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其中某些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某些指标性任务,反而给基层干部制造了很大的压力,纯属形式主义作祟。至于哪些活动可以取消,频次如何调整,也不能“拍脑袋”决定,而是要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
说到底,减轻基层公务招待的压力,不仅是给基层减负,也是优化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少一些浪费金钱和人力的公务招待,多一些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工作,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