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力争到2035年,全国283个海湾都建成美丽海湾”,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一边说,一边举起一条丝巾,“希望这条丝巾上描绘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愿景成为现实”。

郭芳是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做此番表述的。 她介绍说,这条丝巾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这些废弃塑料瓶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它们的“华丽变身”也是美丽海湾建设的缩影。

7月1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拿出一条由废弃塑料瓶制成的丝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在郭芳看来,美丽海湾建设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国设立了“三个五年”的顶层设计,目前,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都已制定了省级的建设方案和130个具体海湾的实施计划,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规划布局和实施体系。

截至2023年底,“十四五”期间确定的美丽海湾1682项具体任务措施已完成1/2,到现在已经将近完成了2/3,其余正在推进之中。

郭芳坦言,最担心的是在建设过程中,大家最后做的“百湾一面”。她强调,每个海湾都要结合自身的禀赋因地制宜,“一湾一策”才能造就“各美其美”,形成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郭芳表示,生态环境部十分鼓励基层创新“示范引领”,特别是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她举例说,深圳大鹏湾常年活跃着十余个绿色环保海洋公益组织,开展百里海岸线护岸行动,带动社会公众成为美丽海湾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河北唐山湾,利用了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技术,让4000亩的海底重现了牡蛎成山、藻草成林、参贝相依、鱼虾相戏的海底盛景。

一个传播更广的案例是,浙江省台州市探索形成“蓝色循环”的海洋塑料治理新模式在2023年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模式采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打通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资源高值回收利用和渔民共同富裕的路径。“蓝色循环”模式不光在全国多省推广,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关注,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多地都在应用。

“一批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美誉度的标志性成果,正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思路、新范例。目前,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正在评议中。”郭芳说,这些经验和探索,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愿意与各国交流互鉴,共同开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