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主要是以历史上的武王伐纣为故事主线,各路神仙参与其中的一个宏大的故事体系。 武王伐纣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说的是周朝灭商的故事,武王伐纣也是开启了周朝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轴心时代。

封神演义主要是把这段故事给神话,从人间的故事,联想到这是天上各路神仙之争,把最后分封的诸侯,都搞成了封神,可以说想象力十足。 既然武王伐纣是历史事件,为什么封神演义的开头,先要说这是纣王对女娲娘娘起了淫心,导致了女娲娘娘派狐狸精下来扰乱成汤的江山呢?

纣王在历史上的名声本来就不好,直接把他说成是昏庸无道的君王,岂不是更合情合理,为什么非要搞这么一段看起来有点多余的故事呢。 其实开头的这个故事,非常有必要,因为他属于古代写类似小说的一个核心观念,那就是乱自上做,也就是说霍乱的根源其实都是来自于上边,底层的这些人物都是被迫造反或者做乱的。

《水浒传》就是非常典型的乱自上作的典型,书的开头也是先说了一个神话,洪太尉把108妖魔都给放了出来,后来才引出了梁山好汉的故事,故事的典型逻辑就是乱自上作。 在封神演义里,作者一方面是要强调乱自上作,另一方面也要为武王伐纣这段历史加上神话的色彩,让人们普遍相信,商朝的灭亡,是上天的意志,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看上去很小的一个细节,实际上是解决古代一个经典的难题,武王伐纣算不算是犯上作乱,这其实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封为完美的周朝,而他的开国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取得的,这样后世很多儒生都头疼不已,因为讨论武王伐纣的性质是个两难的话题。 你说他不是犯上作乱吧,那就是推翻君王是合理的,那那这简直就是等同于鼓励造反呀,你要是维护皇权,说武王伐纣是犯上作乱,那周武王和周公的伟大光辉形象可就一落千丈了。

这个难题孟子曾经给出过答案,孟子的答案秉承自己一贯的豪气,直接说我从没听说过犯上作乱而只是听说过,一个叫纣王的人大坏蛋被英明的君主给杀死了。 孟子通过直接否定纣王的身份来给武王正名,这样做虽然解气,但是明显不符合事实上,纣王再坏,他也的的确确是君王呀,你否定纣王君主的身份,不但是与事实不符,而且后面很多事你也没法自圆其说呀。

后面这个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汉文帝提出来的,汉初的儒学风气比较浓厚,又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弄得也是两种意见都有。 于是汉文帝说了一句话,我听说不懂武王伐纣的人可不是大笨蛋,意思就是说你们再讨论武王伐纣的额事情可就是大笨蛋了,汉文帝用皇权给儒家的学术讨论画了一个禁区,从此这个问题也就成了不能讨论的问题。

这个问题慢慢地也就被淡化,最终也就没人关心这个问题了,或者干脆就给纣王安上了暴君的罪名,很少讨论武王伐纣的性质问题。 这事儿说来说去,最终还是人力无法解决,最终只能靠上天解决了,最终的答案就是纣王被灭这是上天的意志,商人的天命已经转移到了周人这里,纣王的被杀也是天意。

《封神演义》里开头的那个故事,本身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一切都是天意,只有顺从天意才能生存,天命不可违成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啊信仰,武王伐纣的历史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困境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