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就不得不说到曾经的反以“扛把子”——法塔赫。而说到法塔赫,那么便不得不提到一个富有争议的名字——阿拉法特。

从抵抗者到“投降派”的转变

作为曾经的“法塔赫”领导人,要知道其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可是坚定的反以中坚派,甚至连如今的“哈马斯”创始人亚辛都曾是阿拉法特的学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反以斗士”却在1993年的时候在美国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定》,与侵略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之间达成了和平协议,并因此在1994年的时候获得了一个仅仅具有象征意义的诺贝尔和平奖。

如今以色列能够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并不断地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地,“多亏”了当年阿拉法特的妥协。

正因如此,原本在巴解放组织内一直享有极高声望的阿拉法特,不仅成为了组织内部的“异类”,更是让全世界对其充满了争议。

然而,对于阿拉法特的争议并不仅仅于此,对于其与小娇妻苏哈阿拉法特的婚姻同样备受世人的关注。

尤其是在阿拉法特逝世之后,其被爆40亿美元的资产以及其小娇妻富裕奢靡的生活,为这位曾经的巴勒斯坦斗士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蒙上一层厚厚的疑云。

有意思的是,当初阿拉法特对于巴以问题的态度转变以及同西方关系的破冰,在时间点上又正好与阿拉法特与苏哈的婚姻在时间线上重合,这就更加深了民众的猜疑。

特别是在2012年,苏哈提出了对于阿拉法特死亡原因的猜疑,并向瑞士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提供了一些阿拉法特生前的的遗物,并在其中检测出远远超出自然状况的钋元素。

后来经过开棺验尸,确认了阿拉法特是非自然死亡,因为根据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放射物理研究所提取的阿拉法特的尸骨样本,确认了是钋中毒。

当然,阿拉法特已经逝世多年,很多事情的真相也已经无从查证。

不过人们能够确信的是,阿拉法特确实为苏哈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并且苏哈也如外界所说的那般过着富裕且奢侈的生活。

阿拉法特的小娇妻“苏哈”

说起苏哈,或许很多人对于其还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她那扑朔迷离的身世。

按照现在所披露的相关消息,能够确认的是,苏哈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富裕家庭。

父母虽然都是巴勒斯坦人,但都不是穆斯林,而是信奉东正教,并且接受过西方教育,都是富裕的精英阶级,父亲是一名银行家,而母亲则是一名新闻从业者。

正因如此,苏哈在中东第五完成了高中的学习之后就被送往巴黎的苏尔本大学深造,并在那里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

从苏哈的这段经历其实可以看出,苏哈在意识形态上受西方影响极大。或许这便是其能够影响阿拉法特的原因。

阿拉法特在遇到苏哈之前,曾经表示自己愿意为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奉献而终身不娶。

然而苏哈却让阿拉法特动摇了自己的这一决心。

1988年,阿拉法特在突尼斯巴解总部认识了苏哈,年近花甲的阿拉法特与年仅24岁的苏哈一见钟情。

次年阿拉法特访问法国的时候,苏哈与阿拉法特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并最终成走到了一起。

此后,苏哈便以秘书的身份留在了阿拉法特的身边,并担任阿拉法特的经济顾问。

1991年秋天,62岁的阿拉法特与27岁的苏哈在突尼斯阿拉法特的别墅秘密举行婚礼。

虽然,这些事情并不能说明阿拉法特对于以色列的态度转变是受到苏哈的影响,但是从法塔赫对以色列的政策来看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通常我们能够看到的关于法塔赫对于以色列的政策变化描述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往往说的都是:“80年代后,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法塔赫’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逐渐趋于温和、务实,主张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和平解决阿以冲突。”

但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阿拉法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便放弃了当年的雄心勃勃。

1988年巴勒斯坦搞了个《独立宣言》,1989年阿拉法特正式成为总统。

阿拉法特依靠反以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而当其走上总统的宝座,并得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认可之后却走向了“和平”的道路。

毕竟,当投降派的日子总是要好过持续的抵抗。

过分地强调客观上的原因,并不能说明法塔赫“曲线救国”的转变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打算。

看看哈马斯,原本作为阿拉法特的学生的亚辛,在“法塔赫”转变了对以的斗争态度之后,自己拉起了武装力量将反以斗争搞得风生水起,越做越大。

真实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阿拉法特陷入了苏哈的温柔陷阱,毕竟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怎么也比天天提心吊胆地强得多。

往后,“法塔赫”与“哈马斯”渐行渐远,两个组织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巴勒斯坦也最终分化为约旦河西岸与加沙两块地区。

而这两部分地区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呢?

那就是赢得了和平的“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定居点不断的被以色列蚕食,而加沙地带虽然只是如同走廊一样的。

不过,要将这一切都归因于苏哈对于阿拉法特的影响好像也说不过去。

毕竟明面上,苏哈也经常怼的以色列和美国人一愣一愣的。

1999年,苏哈曾与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约旦河西岸会晤。

与会期间,苏哈就公然抨击以色列军队向巴勒斯坦人施放毒气炸弹,导致巴勒斯坦人患癌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其中包括一些儿童。

当时听到苏哈这么说,现场的希拉里脚指头都能抠出一套房来。

阿拉法特逝世,40亿美元遗产去向成谜

当然,这些言论与观点也有可能只是苏哈的一种政治表态,毕竟当时阿拉法特还挂着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职务,不谴责以色列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这种强硬的表态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结果就是2003年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

而就在阿拉法特被“原则上驱逐”之后的第二年3月,亚辛在以色列发动的空袭中逝世。在巴以“博弈”中完全失去了作用的阿拉法特被接到了巴黎去养病。

在这期间,苏哈基本上一手掌握了阿拉法特对外交流的全部特权。

关于阿拉法特的所有情况都只能通过苏哈得知,当年《环球时报》用“一妇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阿拉法特最后的那段岁月。

再往后便是阿拉法特那充满争议的死亡,而能够给阿拉法特长期投毒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是在难以将苏哈排除在外。

而且还是由苏哈主动对阿拉法特的死因提出的质疑,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苏哈至少是知道一些内幕的。

在阿拉法特死后,苏哈带着女儿立即前往突尼斯,在那里过着衣食无忧、远离政治的生活。

而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全部得益于阿拉法特逝世之后所留下的遗产。

但是,阿拉法特逝世之后究竟留下了多少遗产呢?

根据阿拉伯文报纸《生活报》的消息,阿拉法特逝世之后所留下的财富达到40亿美元。

不过这些钱最终没有落到苏哈的腰包里面。原因是在2005年的1月,苏哈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恐吓。

当时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巴勒斯坦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收信人一栏写着“苏哈·阿拉法特女士亲收”。

当时收信的这位编辑正是苏哈的母亲,于是苏哈便让其母亲帮助其将信件拆开来看一看。

在拆开大信封之后,里面还装有两个小信封。

第一个信封里面是这样一封信:“苏哈女士,我在印尼发生大地震和海啸那天给你寄出了信,你一直没有回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或许是一种暗示。而当苏哈的母亲将第二封信拆开的时候,真正的危险出现了。

里面是一些白色的粉末,接触到之后,苏哈的母亲突然觉得头部疼痛,四肢无力,接着一阵天旋地转就晕过去了。

最后经过诊断,是炭疽粉末。

有意思的是,在这件事之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便不再继续追问苏哈关于阿拉法特身前留下的40亿遗产的去向以及账户、密码等问题。取而代之的却是巴高层经过商讨,同意给苏哈2000万美元。

加上此前已经阿拉法特允诺给苏哈的1100万美元外,苏哈到账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3100万美元,并且巴政府将每月定期再给她3.5万美元的生活费。

仅凭这些,苏哈也足以在下半辈子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了。

当然是个多年,当年的40亿遗产早已经去向成谜,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在巴黎生活的苏哈,仅用目测也能看出其生活的奢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