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2025年7月11日,许多用户突然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AI公司Manus突然清空了官方微博和小红书的所有内容,原本十分热闹的社交账号页面,如今几只剩一片空白。
一时间,关于这家公司要“跑路”的消息被人广为流传,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们对于这件事的关注。
而这家公司之前还曾被央视点名表扬过,那他为什么要“跑路”呢?有人说它这样做是为了拿到一笔来自美国硅谷的投资,事实真是如此吗?背后又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而这一切,就要从Manus的爆火说起,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Manus刚亮相在中国大众的眼前时,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在它从网上爆火的时候,央视还夸赞过这家企业,称这家企业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另一匹黑马,将这家公司和deepseek并列。
而除了央视对于它的夸赞之外,它在市场上上线的产品,所造成的市场反响也足以证明他的影响力。
在那个时候,为了能够拿到内测的资格, 用户们把那些二手平台搅得是天翻地覆,炒的最厉害的时候,一个邀请码能卖到10万块钱一个,就连奶茶店都打出了“扫码免费领码”的广告。
但是还没有火多久,对于Manus的质疑声就盖过了对它的夸赞,有人翻出了技术细节,发现它的原理就是整合了国外开源的模型。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吐槽它的注册流程比较麻烦,等好不容易注册成功之后,却发现让它写个周报都能跑偏成小说,实用性很低。
而真正让它“跑路”的,其实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这家公司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获得的那一笔新投资。
在今年的五月份,Manus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消息刚传出,就炸了锅,美国的财政部对于这笔投资进行了调查,怀疑这笔涉及中国AI技术的投资,违反了在今年年初才颁布的《对外投资安全计划》。
于是,Manus的投资方Benchmark就连夜开会,商量出来了一个对策,那就是,要么Manus撤出中国,要么它就别想拿到这笔投资。
更加致命的是,美国方面对于AI芯片的出口限制越来越严格,就连特供版的低端芯片都不再供应,被禁止了。
有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想要升级模型,可是因为美国芯片的断供,就只能看着算力的缺口越来越大。”
于是,Manus开始对公司的一些内部员工进行了裁员,与此同时,它也关闭了自家公司在国内的所有业务,将公司的总部举家搬迁到了新加坡。
其实,Manus此次的这番操作,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在2023年8月,一家名为“Butterfly Effect”的实体就已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由开曼群岛母公司全资控股。
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Manus产品的负责人张涛,直接公开宣布了,公司总部要从中国搬到新加坡的消息,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就落地实施了这一决策。
Manus在中国区的公司,原来大概是有120名员工,要搬到新加坡的消息放出之后,其中有4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被安排转岗到了新加坡总部,剩下的那80位非核心员工则收到了裁员的通知。
该公司还在当地的网站上,高薪招募AI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月薪高达8000-16000美元,将这份薪资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11万元,是国内同类岗位薪资的三倍。
月薪8000美元招AI工程师的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不少人感慨“以前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卷,现在连海外都在抢人。”
但其实换一个角度想,新加坡作为亚洲的算力枢纽,既有国际资本网络,又能避开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其实抛开资本和政策的因素,Manus的产品策略本身与其他的AI也不一样,它即不像deepseek那样死磕底层技术,也不像字节跳动的“扣子空间”那样搞免费模式,而是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
该公司做出的这款AI软件,就像现在人们喜欢的乐高一样,把现有的大模型拼了起来,快速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这种策略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确实有效果,因为用户们不用懂技术,只需要点一下,就可以生成简历、写周报。
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的话,缺乏核心技术,就像在沙滩上用沙子搭建城堡,等潮水涨上来的时候,一冲就会崩塌,于是,将总部转移到新加坡,对于Manus来说或许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Manus创始人肖弘在朋友圈写下“多少艰苦不可告人”这句话,这句隐晦的回应,既是对内部调整的无奈,也暗含对全球化决心的坚持。
在之前,他就曾经在社交媒体晒出过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合影,这张合影暗示了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雄心。
其实Manus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从HeyGen注销深圳公司到商汤科技被传“撤离北京”,中国AI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迁徙。
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美元基金要求撤出中国,本土化面临文化差异,巨头入场挤压生存空间....但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创新力量融入全球的必经之路。
就像肖弘在社交平台写的“如果最后能证明中国创始人也能做好全球化产品,那就太好了。”肖弘的这句话也道出了无数出海创业者的矛盾心理,既想守住本土根基,又怕错过全球机遇。
在我们普通的用户眼中,其实Manus的离开可能只是多了一个“不能用”的APP,对于市场来说,Manus的离开是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但是对于Manus来说,离开中国市场,却需要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失去了中国市场的广大用户基础环境之后Manus在之后的产品更新过程中,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的用户数据,而这一点这对于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演进的AI产业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除此之外,Manus到了新加坡之后,虽然会拥有更多高精尖的人才,为公司带来一些重要的技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成本的增加。
在它撤出中国之后,美国公司对于它的投资能不能到账还是一个未知数,未来这家企业会走多远,会发展到哪种程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信源 澎湃新闻 Manus彻底撤出中国
信源 雷科技 “跑路”新加坡!从现象级应用到清空微博,Manus发生了什么?
信源 钛媒体APP Manus「撤出」中国,昔日AI Agent新星为何仓促离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