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执政后期,后金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部分地区穷兵黩武,急于求成,还有对汉人压制太严,怨恨积深。后金政权在抵抗明军和内部变质的双重压力下显得岌岌可危。皇太极上位后,对权力体制和这些弊病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明军事行动也进行了大改,终于使后金政权趋于稳定。 获得了初步政绩的皇太极稳住了国体,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稳住汗位,此时他心中已经对称帝事宜有了充分的打算,但为了皇位的正统性,压住争议,这件事自己不能首先提出来,要臣子声嘶力竭的喊出来才行。首先不能忘本,天聪八年(皇太极称帝前二年),皇太极发布了一篇祭文,悼念父亲努尔哈赤。

文章内容不表述了,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纪念先父,但实际上写的东西和努尔哈赤没什么关系,这更像是一篇皇太极颂扬自己继承汗位后所获成就的罗列表:收纳朝鲜,联姻蒙古部落,拉拢众多蒙古大将入伙,权力体制的改革,任用汉臣等等。主旨就是皇太极没有令人失望,稳固了后金政权,更削弱了明朝实力,让崇祯非常不好受,大家选择自己是正确的。 九泉之下的努尔哈赤自然是听不到什么了,但天下人都知道了文中所说的这些事。皇太极以皇八子继位早就引起了后金贵族不少人的不满,这一次的“借祭慑臣”十分成功,因为此后,诸贝勒和大臣们开始躁动起来,都争先恐后地上书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上尊号就是登基做皇帝。

天聪十年,这一上书运动达到了高潮,满汉群臣无不感激涕零地劝说皇太极:远人归服(朝鲜和蒙古),国势日隆,形势一片大好,你不登基还等什么?但皇太极要稳住,不能表现得太急躁,他多次婉拒了上尊号的请求。 直到诸贝勒和重臣实在没招了,只能以最后的誓言效忠为条件请求皇太极,皇太极这才答应,而这也正是他所想要的,只有权力基座搭建好,自己这个权力塔尖才能坐的安稳。恰逢这时多尔衮不知从何处得来一件宝物,即传国玉玺进献皇太极,传国玉玺乃是尊贵皇族权力的象征,在这个时间段得到这样一件东西,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当然这很有可能就是多尔衮和皇太极为笼络人心而编织的谎言,但结果是奏效的。于是天聪十年四月,大贝勒代善带头起草诏书,以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展示了对三大民族共同的统治需要;多尔衮与另外两人各自手捧各族文字手书进献;诸贝勒和各色大臣均三叩九拜行了大礼,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 皇太极将后金改名为大清,并禁止再称女真,大清的来源是“满洲”的满语发音,接近于“曼殊”,而曼殊是佛教里“清之帝王”佛的名字。中原朝廷历来崇尚儒学和佛教,皇太极以“清”来统领天下,笼络人心,其意义要比“后金”大得多。 参考书目:《清太宗实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