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英伟达财报电话会上,有人公开问黄仁勋:你们的研发周期太快了,客户刚花了数十亿美元购买新产品,过了不久又要买,这会不会使他们抱怨英伟达?

没想到,老黄微微一笑,说他根本不Care:

我的客户们都需要创新,所以他们都需要我的产品,尤其是我最新的产品。

根据一季度财报,英伟达净赚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8%。

大家都知道英伟达赚钱,但这样大赚特赚,还是超出绝大部分人甚至是专业分析师的预料。

老黄傲娇的背后,靠的是对高端数字硬件的创新。

光Meta发布的数字大模型Lama+3,就使用了2.4万个英伟达的高端芯片。

特斯拉为了进行AI训练,也囤积了3.5万块英伟达的H100 GPU。

最好的东西,卖最好的价,赚最多的钱,在商业逻辑上,完全没问题。

当一家企业做出了不起的创新,就可以傲视群雄。

当下是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创新就尤显重要。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65%。

但略有遗憾的是,我国刚过四成。

大国竞争,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数字经济创新。

5月26日,雄安新区召开了一场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的论坛对话。

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王一鸣介绍:

从ChatGPT到Sora再到ChatGPT-4o,已经改变了以往科技主要替代体力劳动的特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数字技术越是先进,对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也就越大。

黄奇帆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也说,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传统产业数字化不需要增加投入,不需要消耗更多材料,就能使传统产业增加1%-10%的产出,这不仅是产值,也是GDP、是利润。

这恰恰是我们继续弥补的短板。

以中国科技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制造产业优势明显,但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却仍显不足。

尤其是先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同国外头部的差距较大。

就拿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来说,美国谷歌、微软的大模型,目前都遥遥领先于国内的一众科技企业。

如何推动数字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国的方向到底在哪儿?

美国的数字产业领导者,往往是一些以谷歌、微软为代表的大公司。

其实,中国数字创新的主体,也是一些大型数字科技企业。

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发布的《平台企业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报告》来看,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平台企业,正在专利规模、质量和技术领域上,实现了对国际企业的快速追赶和部分超越。

尤其是在原创性方面的研究,腾讯每年投入了600亿研究经费,华为更是建立了基础研究院,未来计划要容纳3.5万人的研究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大学的研究力量。

要知道,全国几千所高校里,经费最多的清华大学,每年预算也就不到400亿。

商业是创新最持久、最稳健的力量。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提出: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科技领军企业已经具有人才优势、资本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等等,而且这些企业也更容易获得数据的优势,所以更容易发挥其创新作用。

的确,这些年中国经济的一些新业态,包括网约车、外卖、直播带货等,都是企业推动为主导。

也正是因为数字商业运作的样态灵活且多元,计划下产业发展永远滞后于市场,也很难想出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方法。

可以说,数字企业所引导的科技产业化,是当前引领新质生产力的不二法门。

一直以来,民营资本都是市场预期的风向标,也是培育创新和产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数据显示,腾讯、联想、小米等25家大型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投资方式,投出了近40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去年,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一批平台企业的典型投资案例。

比如,腾讯持续投资支持的燧原科技,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平台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业务发展和商业化的落地。

而美团投资则是专注支持未来机器人企业,将人工智能、环境感知、深度学习、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无人驾驶领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中国万千企业要发展好,往往要靠企业家带头往前冲。

但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内外环境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挑战。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

怎么让民营数字企业活下去?

最近政策层就给到了答案:

“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什么是耐心资本?

顾名思义,就是长期投资资本,它们能够不受短期波动,即使当前的短期经济回报不高,但依然会秉持长期主义的精神,助力科技创新的突破。

为什么要提耐心资本?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认为:

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变成产业变革,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需要用确定性的政策,政府给市场主体足够的宽容。

资本和创新不是相矛盾的,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资本都在被“污名化”,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资本的逐利性,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高效的关键作用。

尤其是从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力看,可以说没有资本,就没有创新,没有投资,就没有市场活力。

所以当前培养耐心资本的首要,就是要解放思想,激发更广大的民营资本活力。

一直以来,民营资本都是市场预期的风向标,也是培育创新和产业的中坚力量。

从大疆无人机到华为的芯片研发,无论是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亦或是未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长期稳定的民营资本打头阵。

而“耐心资本”培育,非常需要政府的“宽心”对待。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翔提出,由于创新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主体都难以过早判断研发或投资的成败对错。

因此,应该从数字经济特质出发,松绑政策思维。

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更需用无形之手的力量,来给市场主体试错的空间和时间,破除更多民营资本投资隐形门槛。

可以说,中国今天惊人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任正非、马化腾、李书福、王传福、曹德旺、雷军、张一鸣等人为代表的企业家们,以及他们不断去创造新的企业模式。

因时而变,乘势而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厚培创新土壤,是当下创新力量的集体共识和渴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