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同时,今年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作为国家战略,它肩负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8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重大工程审批制度上大胆突破创新,采取多部门联审机制、重点项目承诺制等,推出一大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创新为副中心建设赋能增力。一年一个节点,日新月异,生机勃发。今天,记者就来到了明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它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总台记者 何畅: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这里第一个特点就是建筑规模大,是亚洲最大的同类项目。从现在的画面当中看,您可能会问,看着挺开阔,没看出有多大建筑规模呀,工人都没见几个。别急,这恰恰就是这里的特点,这里的“大”全部都藏在地下,地下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相当于装了5个国家体育场鸟巢。
穿越机视角看宏伟“地下城”
总台记者 何畅:让我们先钻入地下,领略一下这座地下城的宏伟。现在您看到的画面来自地下30米处,是无人机的视角。这里是未来的站台层,2条高铁、5条地铁、1条市郊铁路将在这里汇聚、穿行。从这里出发,15分钟就达首都国际机场和中心城区,35分钟可达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一个小时就能到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总台记者 何畅:阳光洒下的地方是天井,顺着天井我们飞到地下二层,未来乘客在多条线路间的换乘将在这里完成。从动线设计上看,平均换乘路程在6分钟,最快的1分钟。
总台记者 何畅:再上一层就是城市层。这里不光是进入这个枢纽站的第一站,更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商业业态的城市生活功能区,游购娱体可在这里一站打卡。
京帆:高颜值多功能 保证采光通风
总台记者 何畅:跃出地平线一个翻滚,我们看到的这座工程的标志性结构——京帆。我身后就是最早架设的第一面帆,它既是地标性的艺术设计装置,更是这座枢纽站的顶棚。目前已经架设了四面,未来将形成7大3小总共10面帆。这些帆不光是颜值高、更极具功能性。
总台记者 何畅:具体来说,为了能把阳光引入这座地下城的深处,这里开了5个硕大的采光井,京帆就是采光井的屋盖。有了曲面设计的京帆,在雨季的时候可以挡雨,在大风天的时候可以挡风。每一面帆上的三角形开通都可以总动开合,起到调节光照强度和控制空气流动的作用。京帆之下这样拱形的机构未来将覆盖上特殊材质的膜,这样的拱膜加京帆的设计就可以保证这座地下城阳光充足且冬暖夏凉。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活力迸发的新引擎
总台记者 何畅:这是这个项目的效果图,从切面上看,这样汇聚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张交通网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让出行更便捷,也势必成为这座城市活力迸发的新引擎。而地下城的设计也让地面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在恢复绿地的同时开发各种商业、生活功能区,让地块利用率更高、让城市更宜居。相信在明年,随着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这里投入使用之后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三大文化建筑:大运河畔的新文化地标
在副中心,如今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刚刚投入运营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了。去过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现代化。里面的智能书桌不仅能定制私人光线,还可以实时翻译英文读物;送书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为你送书等等。
而在它旁边,还有以世界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的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这三大文化建筑,在大运河之畔形成公共文化群落。相信不久之后,在城市副中心,随着高校分校区的建成、三甲医院分院的投入使用,一个个民生工程将承载更多的惊喜和希望,不断完善这座千年之城。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然,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
大杂院变身水岸人家 胡同里的现代生活
草厂胡同居民 朱茂锦:我叫朱茂锦,今年77岁,我住在前门草厂4条,我是在这出生、长大、变老的。
朱茂锦说的变化就发生在老北京的核心区域——前门东区、草厂胡同一带。早在2016年启动改造之前,这儿曾经是脏乱差的代表。
2016年,前门草厂地区开始环境整治提升,2020年,美丽院落工程开始推进。如今,小桥流水、庭院人家,曾消失的文脉水系重新焕发了生机,曾经脏乱的四合院里也早已过上了现代生活。
草厂胡同居民 朱茂锦:既保持了我们院落的原有的面貌,同时又把现代化的生活元素融进去了。所以既看到我们在胡同里生活,老北京的韵味还存在,同时又体现到了现代生活设施的便利。
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刘宏:我叫刘宏,目前工作在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是一个中医全科医生。
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刘宏:刚来的时候,大家到社区的认知就是要开开药。现在更多的居民首诊到社区,我们完成了社区中心到社区医院的转变,比六七年前门诊量增加了有近一倍,对于居民需要我们的这个价值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多年来,坚守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刘宏,见证了医改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刘宏:我们的药品目录跟三级医院全面对接,我们也可以针对我们患者的慢性病开三个月的长处方,到我们的社区就诊,可以有90%的报销比例。
从火到冰 见证时代变迁的华丽转身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 刘博强:我叫刘博强,是首钢集团的一名转岗职工,现在是首钢园运动中心的制冰师。
见到刘博强时,他正在为8月份的全国冰壶联赛和即将组建的冰壶国家集训队的训练保障工作做着准备。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 刘博强:在首钢最早的时候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老厂区停产以后还维修过空调,从一毕业分到首钢,如果它没有什么变化的话,一直到退休,可能基本上就是干这个工作了。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国家冬季项目训练中心进驻首钢园,老厂区的精煤车间、运煤车间陆续改造成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四个场馆。2017年,刘博强报名首钢组织的制冰技术培训,成为我们国家在冰壶项目上的第一代制冰师,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赛事保障工作。作为火炬手,刘博强还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在首钢园的火炬传递。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 刘博强:从轧钢工人转型成制冰师,这种从火到冰的跨界,其实让我感触非常地深刻。如果不是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如果不是首钢有这么一次成功的产业转型,我想像我们这样最基层的产业工人也不会有这么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 刘博强:我们(首钢)已经实现了“体育+”“科技+”。如果说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企业,再进而到每一个区域的这种高质量发展,全部都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我相信中国的这种高质量发展或者说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够实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