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战场使用的武器,主要还是冷兵器为主,所以兵器铸剑十分之重要,从石、骨、蚌到青铜器、钢、铁,能看得出来古人一直在优化剑的材料,从而让剑达到更为标准的耐用程度,同时古人也一直在优化铸剑的手段,以期通过技术来让剑达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锋芒逼人的程度。

其实跟今人相比,古人的铸剑技术还是及不上的,现代随便一把张小泉都是春秋战国的神兵利器,不过今人铸剑最令人欣慰的,不仅仅只是技术的长足进步,更是古人很多莫名其妙的铸剑习惯,被现代文明人弃而不用了,比如说“铸剑要活人献祭”,毕竟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残忍,还是惨无人性。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有过相关记载:阖闾请干将铸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是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一位叫做欧冶子的人,铸剑非常厉害,另有一位叫干将的人与他齐名,曾和欧治子一起为楚王造出“龙渊”,“太阿”,“工步”的绝世好剑,所以吴王阖闾也希望干将能为他铸剑。

吴王赐给他们赤阳铁和冰极铁,并定下了一个期限,付了30000的定金,但这两种铁并不是适合锻造的铁,干将和自己的妻子莫邪花了大量的时间,依然不能把它们溶解,眼看最后期限即将来临,莫邪不想干将受吴王雷霆之怒而死,于是就牺牲自己跳进了剑炉,最终就有了干将和莫邪这雌雄宝剑。 除了铸剑之外,就连金钩都得用活人,依然还是吴王阖闾的“锅”,他有了干将莫邪还不满足,还想要金钩,不过怎样才能造出世间最好的金钩,获得吴王阖闾的奖赏呢?一个师傅选了一些非常难以锻造的材料,以至于迟迟不能把金钩造好,最终他选择把两个儿子杀了献祭进去,完成了这次煅烧。

而他们的故事也给了很多艺术作品灵感,比如说《仙剑奇侠传三》第36集中,最令人肝肠寸断的一幕,就是龙葵为了家国、父兄,而甘愿牺牲自己跳入熔岩滚滚的剑炉之中,最终成为寄宿在魔剑中时而正常、时而张扬,还一直等待着与兄长重逢的剑魂,以至于她的角色带上了令人怜惜的悲剧色彩。 不过除了觉得活人铸剑残忍外,很多人一直没有搞懂活人和铸剑之间的关系,如果故事是带着神话色彩,还能说这就是神话的一种特点,但事实上并不只是故事中,现实中的古人也有这样的行为,否则就不会有这些故事,那么除了封建迷信之外,到底怎么解释这个行为?它是有科学依据的吗?其实还真的有!还很强大!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铸剑材料已经有了铁,但他们用的还是冶炼青铜的炉温,而铁熔点高达1535摄氏度,铜的熔点只有1083摄氏度,想想都不可能用这个炉温冶炼铁,于是他们就想到往炉中加一些有机物,可利于铁渗碳,而人当然也是有机物,只不过也可以不用人,之所以用人,还是愚昧无知,认为用人可以增加成品率。 而且低温炼出来的块炼铁,其实是含有多种杂质的,但投入一些有机物之后,杂质就会被析出,这样一来铁的纯度就有了直接简单安全的保证,另外人的其他部位其实也能对铁有作用,总而言之人身上的东西确实对铸剑而言是有好处的,因为人体是含有多种多样的元素,每种元素可能都有不同效果。

在中国台湾仍然有用人骨铸剑的师傅,他的名字叫做郭常喜,小学念到3年级,父亲就不让他继续了,而是让他去继承他的打铁手艺,打铁60年,郭常喜渐渐成为了当地大师,不仅复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独特铸造技术,还学会了从祖父手上传下来的“人骨铸剑”技术,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 当然郭常喜的人骨来源没有那么血腥,其实只是别人捡来的无主骸骨,或者是寺庙那边过分思念前人的施主会做,而他从20岁开始实验加人骨和不加人骨的区别,现在他愈发确定加人骨是有用的,跟前面说的一样,人骨里的磷、钙能吸收水中杂质,让铁更为精纯,其实就跟铁砂加石灰一样。

不过现代人还是不要尝试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有一条是“尸体侮辱罪”,尽管骨头来源再正常,要是别人想告的话,还是一告一个准,且这种事情做了,迷不迷信不说,终究良心不安,像郭常喜的铁铺熔炉就供奉着几支人骨,经年累月的烧香,否则的话根本睡不着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