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宫之后,特朗普就延续并升级了其“美国优先”的移民政策,并推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硬措施,包括动用军用运输机直接参与遣返行动等,将被拘留的移民直接空运至第三国,这种组合拳策略,让边境逮捕率较去年激增了近三倍。
但是这些移民会送到哪些国家,特朗普政府也是有讲究的。近日其就盯上了一个非洲小国,而这个国家正是中国在非洲的战略要地。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
日前,外媒就报道称,美国已经用赠款作为条件,让卢旺达同意接收移民了。按照协议,这个非洲国家将接收最多250名被美国驱逐出境的移民,现阶段美国已经向该国发送了一份需要审查的十人初步名单。
对此,卢旺达方面也做出回应,称确实同意了要接收美方移民,而主要原因,就是几乎每个卢旺达家庭都经历过流离失所的艰难。之后根据协议,卢旺达将有权批准每个拟重新安置的移民,获批人员也将获得劳动力培训、医疗褒奖和住宿支持,帮助他们在卢旺达开启新生活。同时被驱逐到卢旺达的这些移民,也不必一直留在该国,若是有离开想法便可随时离开。
至于美方赠款,双方已经在七月份敲定了赠款函,但是具体金额双方均未透露。
对于美方来讲,其之所以选择卢旺达,其实是存在战略目的的。
首先是该国合作可行性确实高一些。作为发展中国家,卢旺达的人口结构是相对年轻的,且经济增速较快,有一定的能力接收少量的移民,特别是非洲裔移民,在文化上也相对容易融入,加上该国国内治理严格,能有效避免移民“二次外流”,符合美国送出去就别想回来的需求。
其次,则是可以通过移民合作拉近和卢旺达的关系,并以赠款为筹码绑定卢旺达,从而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优势。
卢旺达这个国家虽然是内陆国家,但却处于东非、中非的地理中心,是连接乌干达、坦桑尼亚、刚果(金)等国的交通要冲。其首都基加利不仅是东非共同体的重要行政节点,更是区域物流的神经中枢,从基加利出发,通过中国援建的基加利—卡隆吉公路可直达刚果(金)的钴矿主产区,经公路则能快速接入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这条物流线承担着东非30%的矿产出口运输。这种地理优势,让卢旺达成为控制非洲腹地资源流向的关键闸门。
(中国专家指导卢旺达种植)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已经和该国在各领域展开了战略合作。比如交通领域,中企承建的基伍湖沿湖公路,直接打通了区域物流瓶颈,使卢旺达西部省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了七成,并成了“一带一路”中横贯非洲的重要节点。截至今年,中国参与修建的公路覆盖了卢旺达70%的国家公路网,这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卢旺达从传统内陆国转型为区域贸易枢纽,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非洲腹地的战略存在。
在政治领域,卢旺达总统更是学习中方模式,以高效、清廉著称,其民族和解政策和反腐斗争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去年中卢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在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等领域形成深度战略协同。
经济上,中国更是连续多年稳居卢旺达最大外资来源国。2021年卢旺达也成了首个向中国出口干辣椒的非洲国家,计划到2026年前对华出口5万吨。
中方和卢旺达的这一系列合作,就引发了美方的担忧,美国商务部今年发布的《非洲战略资源报告》明确指出,中国通过基建、产业、贸易的组合拳,已在卢旺达构建起深度经济绑定,这直接威胁到美国在非洲的资源安全。更让美国警惕的是,卢旺达作为非洲联盟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其在多边场合多次公开支持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削弱了美国主导的所谓“民主价值观联盟”在非洲的号召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方自然要通过各种合作拉近与卢旺达的关系,妄图让卢旺达在资源分配、地缘战略等关键领域向美国倾斜。
(特朗普试图通过移民合作拉拢卢旺达)
但美国的算盘未必能如愿。卢旺达深知大国平衡的生存之道,此前卡加梅总统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卢旺达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所有合作都必须符合卢旺达的国家利益”。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既让卢旺达获得了中美双方的资源支持,又避免了沦为大国博弈“棋子”的命运。
说到底,美国的介入不过是其在非洲争夺影响力的缩影,而中卢合作基于平等互利的底色,早已扎下深根。无论美国如何搅局,卢旺达追求自主发展的诉求不会改变,这也注定了美国想把卢旺达纳入“反华阵营”的企图,终将难以实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