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今天,四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提振楼市。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介绍了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其中包括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降低购房首付下限、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重要政策。
政策出台后,市场给出了强烈的反响,A股和港股的房地产板块均显著上涨,多只地产股涨停。
打好保交房“攻坚战”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为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出台城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
做好保交房工作,需要各方发挥合力。董建国表示,地方政府要承担属地责任,推动住建、金融管理、公安、自然资源、审计等部门和法院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房地产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制定“一项目一策”处置方案,积极处置资产,多方筹集资金,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交付。金融机构要落实尽职免责规定,做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应贷尽贷”,加快贷款审批和发放,支持项目建设交付。
融资难是当下房地产项目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董建国指出,做好保交房工作,要充分用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项目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引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商业银行支持在建房地产项目融资和建设交付。据住建部统计,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多家商业银行均表态支持“白名单”项目,很多房地产企业也表示有项目已经得到了支持。
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他说:“做到应贷尽贷。对于不同所有制房企的‘白名单’项目一视同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银行可以采取新增贷款、存量贷款展期,以及发放并购贷款等多种方式予以融资支持。
董建国也指出,对穷尽手段仍然无法交房的房企,该走司法途径的要走司法途径,在司法处置中同样要把保护好购房人合法权益摆在首要位置。
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近期,各地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频出,多地二手房挂牌量激增,针对如何消化存量商品房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陶玲解释,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激励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陶玲指出,所收购的商品房严格限定为房地产企业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按照保障性住房是用于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的原则,严格把握所收购商品房的户型和面积标准。房屋收购后需迅速配售或租赁。
陶玲认为,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项政策是人民银行为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多重目标:一是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
购房者迎来多重利好
今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连发3条通知,涉及降低房贷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重磅新政之下,购房者也迎来了多重利好,尤其是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的降低。
在现场,陶玲介绍,为更好满足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住房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五年以上首套房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同时,降低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5%。“上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政策调整后,各地可因城施策,自主决定辖区内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下限,也可不再设置利率下限。”陶玲说。
“这是历史最低的首付比例,既是按揭贷款历史上的最宽松政策,也是最近几年各类购房政策中最为宽松的政策。”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说明国家层面对于房地产“去库存”和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高度重视,其对于房贷方面的拉动、刚需和改善型住房的快速释放和规模性释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