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现在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简称“淮”,古名“州来”,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淮南这个地方的军事实力很强大,如袁术、王凌、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人都叱咤风云,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那么为什么淮南这个并不大的地方,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呢?
淮南之所以强大,有以下四个原因,其中第二个原因,邓艾屯田功不可没。淮南能在三国时期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邓艾,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淮南袁术出生四世三公,曾僭越称帝,实力强大。
东汉末年,淮南第一个割据势力就是出生于汝南袁氏的袁术。这个家族四代出了五个三公(司马、司徒、司空)级别的大人物,因此叫“四世三公”,而不是三人。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河北袁绍已经很强大,袁术也不逊色。他得到孙策的玉玺后,时刻准备登基为帝。当时流传着一个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袁术认为这是说的他自己,因此在建安二年(197年)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大封文武大臣。这时,袁术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名义上,孙策也属于他的附庸。因此,世人感觉袁术很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率先称帝。他在刚开始,与徐州刘备、吕布的争雄中,不落下风,只是由于称帝,失去人心,孙策、吴景、孙贲等人叛变,他才实力大损的。
其二,淮南有邓艾屯田,为淮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淮南能够成为曹魏时期的军事重镇,和邓艾的屯田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魏准备在淮南一带(曹魏与东吴边界)进行屯田,储备军粮,解决前线后勤供应难题。邓艾奉司马懿之命,前往视察。他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到了寿春。这次视察,意义重大,邓艾提出了两项关于屯田的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第二,在淮南实行军屯。邓艾还在《济河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来论证淮南兴修水利的可行性。
这个调查报告得到了司马懿的高度赞扬,于是按照邓艾的办法,实行屯田。过了几年,淮南再有大型军事行动,也不再依赖从腹地运输粮草了,淮南当地就有大量储备粮。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淮南军事实力之所以强大,邓艾的屯田居功至伟。他的屯田,使淮南储备粮大大增加,保障了后勤,才能逐步强大。
其三,淮南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南北交汇的地方,驻扎曹魏大量精兵。
淮南之所以实力雄厚,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他是曹魏与东吴的边界。三国时期,魏国占据大部分淮南地区,优势很大,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有效压制东吴。而东吴想要北进,不得不从淮南、合肥一代进兵。因此,双方在淮南地区展开了激烈战争。
曹魏在淮南布置了大量精锐部队。在长达数十年的争斗中,曹魏历代将领打败了东吴孙权、陆逊、全琮、周舫、诸葛恪等人的进攻。尤其是孙权和诸葛恪,他们还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东吴也没有突破淮南的防线。由此可知,曹魏时期,淮南地区军事实力很强。
其四,淮南在三国后期,发生了震动曹魏的“淮南三叛”。
曹魏统治后期,即司马家族掌握大权,架空曹魏宗室时期,淮南先后发生了三次大的叛乱。这件事史称“淮南三叛”,他们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诸葛诞之叛(257年—258年)。当时,曹魏大权在司马懿父子的手里,曹魏那么多地方将领,都不敢擅自发动叛乱,强如宗室夏侯霸,也只是惧怕郭淮为难自己,逃到蜀汉而已,而淮南却先后发生了三次叛乱。
从中可知,淮南掌权者认为淮南兵强马壮,可以和整个曹魏对抗,可以清君侧。令人惋惜的是,淮南三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遭到失败,尤其以第三叛诸葛诞之叛惋惜。这一次,诸葛诞支撑大半年,最后弹尽粮绝而失败。
总结:以上就是淮南给人感觉非常强大的原因,这四个原因简单概括,分别是淮南袁术曾称帝,短暂时期兵强马壮、淮南邓艾屯田、淮南地处曹魏与东吴边界、淮南曾发生淮南三叛。其中,邓艾屯田,为淮南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淮南在三国中后期的强大,邓艾功不可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