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鲜敢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桥何名欤?曰奋斗。”正如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所言,中国桥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代传承精神开拓创新、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桥梁之崛起。

当“科技”遇上“思政”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山南市东辉中学举办了主题为“少年笔下创未来”的3D打印科技思政课,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人才、湖北大学第六批研究生赴藏支教团成员和山南市东辉中学科创社的同学们参与活动,共同学习中国“桥梁精神”,领略科技创新的力量。

活动伊始,湖北大学第六批研究生赴藏支教团成员许莲成通过桥梁图片带领同学们认识了赵州桥、港珠澳大桥、矮寨特大悬索桥、丹昆特大桥等许多中国著名桥梁,并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理念、设计特点以及历史意义。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随后,湖北大学第六批研究生赴藏支教团成员李婕向同学们讲解桥梁精神,中国桥梁精神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想敢干、开拓进取、不怕牺牲、大公无私、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精益求精等。中国人在修路、架桥上一直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于开拓精神。“回溯中国的桥梁技术发展历程,我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科技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体会到桥梁工作者锐意图强,勇于拼搏的精神。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振奋!”七年级学生加央顿珠说。

3D打印实践环节

在实践环节,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人才、山南市东辉中学科创社指导教师常荣成、郭斌向同学们展示讲解了3D打印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后,同学们利用手中的3D打印笔和图纸,分为四个小组合作打印武汉长江大桥,每个组分别打印立交匝道、桥墩、上层桥面板、下层铁路双线轨道,最后由第一小组同学完成焊接。

老师们细心指导,同学们分工协作搭建模型。七年级学生洛桑次旦说:“3D打印笔将图纸上的桥变成眼前立体的桥,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大家合作互帮互助更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人才、山南市东辉中学副校长鲁芳蕾表示,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本次科技思政课形式新颖,提供了手脑并用、开展科学创新学习的机会,师生们在团结协作的动手实践中感悟中国“桥梁精神”,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真切践行了学校教育理念,帮助同学们树立科技兴国、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为学校思政活动树立了好榜样。

未来,山南市东辉中学将继续深入研究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规律,守牢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构建新机制,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让思政课增强针对性、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