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3家网络视听平台和海空雄鹰、国帆影业、新片场、淘梦影业等8家制作机构参会。

此次会议是落实近期出台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的重要体现,从而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健康的剧集创作生态。会议明确提出将在网络剧中设立“网络故事片”单元,并对其定义、属性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一政策的推出,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新的信心,也标志着剧集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正在迎来深刻变革。


(一)

会议明确指出,网络故事片指“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上、中、下3集的剧情片”。这一格式打破了传统剧集以长篇幅、连续性为主的叙事模式,也区别于微短剧的轻量化形态,试图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叙事完整性与艺术深度的平衡。

该举措显然意在适应日益分化的用户需求,包括部分观众倾向于短时间高浓度观赏体验,同时避免被过长剧集绑定注意力

从传播语境看,此类内容更适合移动端与智能大屏协同消费,既符合当下跨屏、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也呼应了广电总局提出的“丰富电视大屏内容”的目标体现出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意图

(二)

与会平台和制作机构认为,网络故事片的推出有助于推动行业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

过去一段时间,剧集市场过度依赖演员流量,导致成本结构畸形、创作重心偏移,而限定篇幅的故事片更依赖剧本张力和叙事效率,从而降低对明星效应的依赖,推动资源向内容开发端倾斜

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控制制作成本、改善行业生态,也更符合“内容为王”的底层逻辑,如能建立起以故事质量为评判核心的机制,将激励创作团队聚焦人物塑造、戏剧结构与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整体内容品质。

会议特别强调,网络故事片具有“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该类内容不仅需具备市场竞争力,也要承担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的功能。一方面,作品须符合主流价值观、守牢安全底线;另一方面,须通过类型创新和艺术表达增强吸引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内容+载体”的双重结构则提示,网络故事片不仅要在剧本、视听语言上精益求精,也需与平台技术、用户交互模式深度融合,比如开发互动叙事、跨媒介世界构建等新形态,真正实现“载体即内容”。

(三)

为推动这一业态健康发展,会议提出五项具体措施

通过开辟专栏、发布扶持计划等平台赋能机制,为优质项目提供资源倾斜和曝光保障;完善商业模式,推广“保底+分成”模式,既降低制作方风险,也激励平台与创作端共享收益,推动良性循环;在宣传推广创新方面,则通过看片会、首映礼等形式,强化内容声量,建立品牌认知;在优化与改进审查机制方面,探索“边审边播”,提升效率的同时守住底线,兼顾安全与创作灵活性;在行业活动赋能方面,则通过策划并适时举办“网络故事片之夜”,增强行业凝聚力与公众影响力。

这些举措显示出政策层面已注意到系统性支持的重要性,从创作、审查到播出、收益分配等全产业链,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支持体系

从短期来看,网络故事片仍然面临着包括中短篇幅叙事要求更高的编剧技巧和导演控制力,行业能否快速建立起相匹配的创作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但从长远眼光来讲,网络故事片有望成为剧集市场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不仅拓宽了内容供给的多样性,也更适应当代传播环境与国际叙事趋势。若能持续产出如《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优质短篇作品,将会进一步推动剧集百花齐放,推动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网络故事片单元的设立,既是广电总局积极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应对传播变革、推动内容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尝试,也体现出通过政策引导重构创作格局的决心。该举措超越了简单的体裁创新,更触及行业成本结构、创作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层变革,并有望打破原有创作与商业模式的局限,进一步激活行业生态。

在此背景下,唯有管理机构、制播机构与创作者协同努力,守住内容质量的生命线,才能真正让这一新赛道大有可为,成为中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