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的烟火气里,藏着太多关于老烟标的独家记忆。30 年前,珠三角的工厂车间里机器声此起彼伏,一批批南下寻梦的年轻人,揣着对未来的热切憧憬,口袋里总少不了一包平价国货香烟。
那时,“三个五” 这类外来烟虽名声在外,可偏高的价格让它成了少数人的 “轻奢品”,更多人还是偏爱本土老牌子 —— 它们不只是解乏的消遣,更像一枚枚印章,刻下了一代人青春里最鲜活的印记。就像一位有着 40 多年烟龄的老广东所说,他的戒烟开头格外干脆:戒之前,他一口气抽完最后两支烟,接着把烟盒和打火机狠狠扔进垃圾桶,从那天起,便再也没碰过烟。
都没这个好抽!特别是软包3.5的!可惜了,现在全是好日子了,销量那个惨呀!也不知道深圳卷烟厂是咋想滴!
太可惜了,不出这烟,金装金驼也很好抽,当时刚出5元一包。软盒3.5元,硬盒五元,是25年前广东比较好抽的便宜烟。
最喜欢抽 广州 羊城两个牌子了 特别是白羊,可惜现在买不到了,应该是没有生产了。50年前广州人最流行的香烟是:“昂鸠鸠食丰收”是丰收,0.27一包,没精装没过滤嘴!就从没生产过!
还有一种烟叫做红玫。这是中国最有名的最香的香烟。这就是广东红玫王的前身。
普通百姓当时是抽面雀大钟为主,偶尔也买一二包丰收和银球招待客人。多宝烟是八十年代产物,老烟民一清二楚。
如今再聊起那些广东老烟牌,能认出一半的人,早已褪去了青涩;若说抽过其中最老牌的几款,恐怕大多已年过七旬。时光带走了年少轻狂,也留下了岁月的沉淀,而对老烟民来说,“戒烟” 渐渐成了绕不开的人生课题。
七十年代,广州的丰收牌香烟流行,没有滤嘴,九零在江门外海还看过。九十年代黄广州,白广州,还有羊城。湛江有寸金桥香烟,醒狮香烟。抽过的烟有:芒果,熊猫,广州,劲牌,555,椰树,金驼,飞鹰,寸金桥,凤凰,红塔山,良友,万宝路,希尔顿,特思美,双喜,芙蓉王,黄山,红玫等
在他眼里,戒烟哪有那么多复杂的 “秘诀”,最关键的就是前半年的咬牙坚持。“头半年里,每次吃完饭,手都忍不住想摸烟,可那种念头,其实是能管住的。” 他笑着说,哪怕家里特意留着半包烟,天天看得见却能忍住不抽,等过了半年,才算真正养成不抽烟的习惯;偶尔在梦里闻到熟悉的烟香,醒来也不会有复吸的冲动。更让他惊喜的是,戒烟后身体的变化实实在在:以前总犯的小毛病少了,呼吸都比以前顺畅了许多。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戒烟路都这么顺利。有人曾烟瘾大到每天要抽三包烟,三十年下来,不仅身体被拖得越来越沉,随着烟价一年年涨,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把烟量减到每天七八支、十来支 —— 对他来说,这已是拼尽全力的 “变相戒烟”。也有人摸索出了更 “巧” 的办法:戒烟初期不声张,口袋里装着烟却故意不带打火机,别人递烟时,先主动把自己的烟递过去请对方抽,等对方反过来递烟,就顺势说 “最近抽得太多,想少抽点”,就这么悄悄把戒烟的事坚持了下来。
这里还有个实在的提醒:戒烟初期,最好先把酒也停一停。不少人前一个星期能稳稳忍住不抽烟,可到了第二、三个星期,一喝酒,就容易被 “酒酣想抽烟” 的老习惯带偏,之前的努力可能一下就白费了。得等坚持一个月不碰烟,才算跨过了最难的坎,之后偶尔喝少量酒,风险才会小很多 —— 但即便这样,也尽量别和烟民一起喝酒,毕竟 “眼不见为净”,能少受不少诱惑。
有人说,抽烟说到底就是个习惯,只要下定决心不再买烟,慢慢就能戒掉。就像一位父亲,为了给儿子凑买房和结婚的钱,把积蓄都掏空了,连平时抽惯的 “华子” 都舍不得买,便宜的烟又咽不下口,干脆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戒了烟。其实很多时候,戒烟缺的不是五花八门的方法,而是 “真想戒” 的决心。网上到处都是戒烟攻略,可真正能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再找借口、干脆利落地行动起来的人。
那些消失在时光里的广东老烟牌,是一代人青春的温暖注脚,而 “戒烟”,则是岁月交给我们的新课题。不管曾经抽过多少老牌子,不管烟龄有多长,只要愿意迈出戒烟的第一步,咬牙坚持下去,就能给身体一个全新的开始 —— 毕竟,比起怀念过去的烟味,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真切地感受生活里的每一份美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