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成为热门之后,包括日产汽车在内的传统车企似乎一直不受待见,舆论总是一边倒地肯定自主新能源汽车。然而,论赚钱能力,还得看传统车企。近期日产汽车发布了2023财年的营收数据,营业利润同比提升51%至5687亿日元(合261.3亿元),营业利润率也从上年的3.6%提高到了4.5%,净收益也达到4266亿日元(约196亿人民币),盈利水平领跑现在大热的自主新能源车企们。

当前汽车行业处于微增长时代,车企的价格战策略又在持续内卷,如何让企业盈利是很多车企苦苦寻求突破的课题。那么,日产汽车赚钱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财年利润翻倍

日产汽车2023财年的时间节点是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这段时间内实现合并净收入12.686万亿日元(约582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1%,经营利润5687亿日元(约26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而净收益是4266亿日元(约19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219亿日元增长92.25%,几乎翻倍。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再来回顾销量王比亚迪在去年的财报,营收6023.15亿元,净利润为300.41亿元。也就是说,日产汽车的营收水平跟比亚迪非常接近。尽管日产汽车的燃油车市场份额逐渐给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的新能源车侵蚀,但是日产汽车的营收水平在市场上一骑绝尘。

日产汽车营收增长有三大密钥:日元贬值、销量增长、降低成本。今年以来,日元的汇率不断跌破140日元/美元、150日元/美元关口,直到现在逼近160日元/美元。而对于汽车企业而言,汇率变化是一个影响利润数据的隐形因素。据悉,日元对美元每贬值1日元,汽车及化工等主要企业的当期利润就会上升0.3%,这一次贬值对日产汽车的利润提升有帮助。

当然日产汽车自身的竞争力也不可忽视。据统计,在这一财年中,日产汽车全球销量为344万辆,虽然略低于预期,但仍高于上一年的330万辆。而在车型热卖的同时,日产汽车研发制造的固定成本也得到进一步控制,从而在2023财年取得不错的收益。

至于2024财年的业绩走向,日产汽车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约7.21%,营业收入为13.6万亿日元(约合6311.488亿元),经营利润为6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8.47亿元),净收益为3800亿日元(约合176.35亿元)。

为了实现2024财年目标,今年4月份日产汽车已经开始全力推进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在于借助电动汽车的力量来推动销量的进一步提升,将通过更均衡的产品布局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然而从日产汽车的销量架构来看,新能源车占比不高,同时今年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国,内卷也在不断加剧,卷价格、卷技术,还卷服务,因此日产汽车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电动化转型压力很大

其实日产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技术不比自主车企差,早在2010年12月便推出首款电动车Leaf聆风并走向市场,并且上市后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2019年销量已经达到40万辆。但由于本土电动化产业链与三电技术的更新速度缓慢,Leaf聆风终究没能有效提升日产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利润率。

直到2022年,东风日产又带来纯电动SUV车型——ARIYA艾睿雅。这款车有着不错的实力,但是与日产的燃油车相比,市场销量有差距,这也意味着快速推出能够支撑销量增长的新能源车型对日产汽车而言至关重要。

按照日产汽车的规划,计划到2026财年年底再增加100万辆汽车的销量,到2026财年将推出30款新车型,其中16款为电动汽车,14款为内燃机车型,到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成本平价。而日产汽车在2030愿景中明确表示,到2030财年全球范围推出27款电动车,其中包括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电动车。

至于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新能源车规划没有太多信息,此前有消息称,日产品牌首款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将在2024下半年推出,但是关于新车型的信息并不多。

或许日产汽车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发力方向依然是以燃油车为主,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日产汽车为未来的新能源规划铺路,今年3月份多项高层人事任命,加速日产汽车公司电驱化和市场推广策略的执行。此外日产汽车还与本田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计划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提升对电动车产品竞争力。说白了,就是日产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已经处于蓄力阶段。

当然,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家公司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和适应新的市场趋势。无论是通过调整产能,还是加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日产汽车都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跨国车企不躺平

日产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是合资车企的缩影。近两年,自主品牌以新能源汽车加速占领市场,合资品牌一统天下正在被打破。合资能源车表现不佳,燃油车市场没有新的爆款车型,因此整体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相比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速度实在太慢。其实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落后也并非巧合。要知道,海外车企面向的是全球汽车市场的用户,不会专门针对单一市场开发新车型。虽然我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领域充满机遇,但是海外市场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依然比较大,燃油车才是销量大头,这正是合资车企的长板。

虽然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慢了半拍,但这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失去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话语权。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方面的技术积累目前是自主品牌无法企及的。只要燃油车不被禁止销售,合资车企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此外,造车多年的合资品牌,拥有良好的信誉和生产能力,庞大的体系和良好的市场占有率,这决定了合资车的市场成绩只会经历短期的震荡,长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无论是制造燃油车,还是研发新能源车,都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没到最后,谁也无法说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虽然自主品牌已经在新能源车市场领跑,但是不要低估对手,包括日产汽车在内的海外车企,家大业大,也一直没有闲着,已经在新能源车领域持续投入资源,他们接下来在电动汽车上的反击一定会更加有力。

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日产汽车全球的核心市场之一,尽管日产汽车在2023财年取得较好的收益,但是面临的压力也不可轻视。当然,自主品牌也远没有到举杯欢庆的时候。历史悠长实力雄厚的跨国车企,他们跨越的困难和挫折比中国汽车久远得多,面对时代的巨变也都一轮轮挺过来了。事实证明,他们也并非那么不堪一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