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五十岁,就知道自身的“天命”究竟在何方了。所谓的知天命,可以理解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又自身顿悟。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天地万物有什么,知道众生的宿命以及真相,那我们就离“知天命”不远了。

随着普通人到了五十岁,基本都有这一种感觉,再无来路,只剩归途。往后看,已经成为历史,没啥意义了。往前看,貌似就只有归途这一条路了。

正如《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过五十,经历了这些事,也许,往后余生就只剩下归途了。


一、逐渐送走了老一代的父母。

有一位中年人说过:父母还在的时候,感觉自己还年轻,有父母的庇护。目送着父母、长辈的离开,才发现,时光辗转到自己这代人身上了。

20岁的时候,父母还在,父母的父母也在,我们对于时间没啥感觉;30岁的时候,父母还在,但父母的父母离开了,我们有点感触,但不多;

40岁的时候,个别长辈离开了,我们才开始感觉到时光匆匆,容颜易老;50岁的时候,父母这一代人都走了,我们会有一种感觉,下一个,就轮到自己这代人了。

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其实,归途一直都在。只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一直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看不到归途而已。随着他们离开,归途如何,我们将逐渐看明白。

这所谓的归途,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乃是自然的规律。


二、愈发感觉到了“空”的真相。

《西游记》中,孙猴子名为“孙悟空”。佛家讲究的顿悟,悟到最后,不是什么,而是“空”这一个字。

人,从虚空而来,然后又回归到虚空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现实,终究是短暂的,无尽的虚空,才是永恒的真相。

唐代的杜甫有诗云:“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像诸葛亮这般贤明,还是像公孙述这般愚蠢,都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罢了。

人,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感受不到“空”,要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悟空”呢?就两个字,经历。经历到最后,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放下什么,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放不下的,终究是苦。得到的,仅仅是内心的自我。身外的一切,名也好,利也罢,富也好,穷也罢,都不过是“一场空”而已。


三、心愿,从简单,变得无比淳朴。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这辈子把养我的人送走,把我生的人养大,至于自己,就交给时间吧!

这,就是无数中年人最为淳朴的心愿——送走年迈的父母,养大年幼的孩子,而自己如何,顺其自然,让老天来安排就好。

一般来说,人们不会有如此淳朴的心愿,只会让欲望膨胀,追求钱财名利、大富大贵、房子车子。为什么人老了,就会变得淳朴呢?

这就是道家谈到的“返璞归真”。再怎么复杂的人,活到一定的年纪,都会被时光“洗尽铅华”,变得简单起来,没有太多的欲望算计,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追求。

送走父母,这是目送一代人的离开。养大孩子,这是尽好自己的责任。而自己如何,根本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如此,不妨顺其自然。

正如曾国藩所言,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而返璞归真的人,恰好处于“灵明无着”的阶段。


四、放下了难以放下的事,忘怀了难以忘怀的人。

人间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这是不可避免的。真正让我们执着的,其实是求不得,以及放不下。欲求不得的一切,放不下的人与物,都让我们痛苦。

有什么爱恨情仇,我们放不下;有什么成败得失,我们也放不下;有什么人生悲剧,我们更放不下。

一般来说,在20岁到50岁这段时间,是“求不得,放不下”最严重的时候。因为我们“着相”了,性情变得愈发执着了。

随着我们过了五十岁,整个人的心境,貌似就变了。以往放不下的,如今我们都能轻松放下。以往让我们纠结的,如今我们都能主动忘怀。

不论是放下,还是忘怀,都是对于内心自我的接纳和妥协。能接纳自我,进行妥协的人,都看到了归途,知晓了天命。如此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