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史记1》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嬴政驾崩后应该被称为秦始皇帝,而司马迁却偏偏称其为秦始皇的原因。解释了秦始皇帝与秦始皇两个称呼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在古代,皇的称号要次于帝,省去帝字,代表司马迁轻视、贬低秦始皇之意。《三国志·王傅传》记载,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汉献帝死后,魏国大臣曾谥号汉献皇,但最终被魏明帝曹睿改为汉献帝。

《新史记2》中,我们解释了司马迁是如何用一字来证明秦始皇驾崩之前是要传位给长子扶苏的。那就是在秦始皇驾崩前赐于扶苏的玺书:“与丧会咸阳而葬”。其中丧字足以证明秦始皇驾崩前想把皇位传给扶苏。在古代,礼制规定谁主持父亲的丧礼,谁将会继承家族,代替父亲之位。这个我们举了周文王的大伯和二伯是如何让位给父亲季历的。

在《新史记3》中,将讲到秦始皇在驾崩之后,为何中书府令赵高敢找丞相李斯合谋。他难道不担心李斯与自己唱反调吗?司马迁仅用一字,说明李斯是有私心的。而赵高也正是看到李斯的一个小举动,注定李斯会帮助自己。 《史记》记载秦始皇驾崩,驾崩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认为始皇帝驾崩在外,生怕诸公子和天下出现变动,于是选择秘不发丧。如此之举以蒙蔽天下之人。李斯的做法在外人看来,考虑的相当周到。因为他很难预料,如果天下之人知道始皇帝驾崩,将会出现什么乱子。他选择秘不发丧没有错,但他缺在这里面夹杂着自己的私心。

而这个私心却恰恰被赵高发现,他才有胆量去和李斯商量并合谋推胡亥为皇帝。那他的私心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史记》记载的“乃秘之,不发丧”,这五个字中间。那就是“秘”字。李斯选择向天下人和诸公子隐秘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但此时,有一个人他是不能隐秘的,那就是远在上郡监军的长公子扶苏。因为他知道扶苏知道,来主持秦始皇帝的葬礼,那他一定是皇位继承人。

李斯选择不把消息告诉长子扶苏,足以证明其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赵高看到了这一点,既然李斯没有告诉长子扶苏,那他心中就还在犹豫。一个是始皇帝的长公子扶苏,一个是始皇帝最喜欢的幼子,皇位的继承权肯定是在这两人中选。至少李斯也是这样想的,但两人中,他却对长子扶苏犹豫不决。反之他就是对胡亥还是有意向的。这些都没有逃过中车府令赵高的法眼。他这才注定李斯是有私心的,所以他才敢去找李斯商量并晓以利害,果然不出所料,李斯选择推举胡亥为皇帝。赵高这种心中有底,才去实施的心态,足见其做事的风格。

谁也不会想到,李斯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举动,却让赵高觉察到他的私心,却从此改变了秦朝的命运。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一个“秘”字把所有要表现的都诠释了出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