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中国相关的重磅消息。这个举动,可能会改变中韩关系。韩国公布的消息究竟是什么?李在明的所作所为对中韩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谓的重磅消息,正是他高调宣布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深度绑定美国军工体系,甚至不惜让韩企嵌入美国对华遏制的供应链;而这一举动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早已从外交表态落到了产业痛处,把韩国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矛盾撕开了口子。
2025 年的李在明确实是在赌,9月底还52%的施政好评率跌落到 38%,韩国网友那句 “以为抱上美国大腿就能飞,结果被当成棋子卖了” 的吐槽,精准戳中了他的处境。压力一半来自国内经济,半导体出口遇阻、消费市场疲软,急需外部突破;另一半则是中美博弈的挤压,驻韩美军要把任务范围扩大到 “威慑中国”,让韩国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可他选的破局方式,却是往火药桶里扔火星 —— 不跟中国打一声招呼,就把韩美造船合作的底牌亮了出来。
这消息可不是空口白话,3月李在明亲赴美国费城,给韩华海洋收购的当地造船厂站台开工,当着特朗普的面宣布追加 50 亿美元投资,建专用船坞给美国海军造舰船部件,等于明着说要接入美国 “造船业复兴” 计划。
9月访美时他更把话说死,强调 “韩美造船合作不可动摇”,算盘打得响亮:想用这种站队换美国对韩半导体的关税豁免。要知道韩华海洋的前身大宇造船,每年近 70% 的造船用钢都来自中国,这些钢材比韩国本土便宜 15%,直接决定着韩企的成本竞争力,韩媒当时就警告过风险,可李在明压根没听。
更扎眼的是韩华海洋那 5 家被中方盯上的美国子公司,全是嵌入美国军工体系的关键棋子。费城造船厂刚成立就接了美军 “沃利・谢拉号” 补给船的大修,这还是韩国企业头回碰美军舰艇核心检修;另一家子公司已经签了两艘 2.52 亿美元的零排放 LNG 运输船合同,计划 2027 年交付。
这等于把韩国造船业的技术和产能,直接变成了美国遏制战略的一部分,李在明敢在没和中国商议的情况下公开这事,无非是想靠 “表忠心” 在中美之间博一个倾斜,可他忘了中韩经贸的盘子有多深。
中韩产业的互补性早不是秘密,RCEP 生效后双方 86% 的产品互免关税,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这些关键领域都在清单里,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更是互相需要。威海和仁川的 “双城双馆” 模式搞了十年,光经贸活动就办了 320 多场,拉动 10 亿美元进出口,2024 年威海对韩跨境电商出口还拿了全国第一。可李在明这波操作,直接让这些合作的基础晃了晃。中方 10 月 14 日的制裁令一出来,韩华海洋股价当天就跌了 5.8%,市值蒸发 6.1 亿美元,这还只是开始。
真正的疼点在产业链,韩华海洋 82% 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LNG 船用的殷瓦钢 100% 从中国宝钢买,要是没了中国供应,转去日本或欧洲采购,单船成本得涨 23%,原本赚钱的驱逐舰项目直接变亏损。
现代集团内部测算过,要是制裁扩大到本土企业,韩国造船业全年营收得少 340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 37%。李在明政府先嘴硬说 “影响有限”,不到三小时就急着找中国驻韩使馆沟通,这种 “嘴硬心软” 的样子,把韩国的底气不足暴露得明明白白。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态度,李在明想要的半导体关税豁免,美国半个字没提,反而在推进 “芯片法案 2.0”,要求拿补贴的企业不准和中国搞先进制程合作,等于把韩国半导体也架在了火上。高盛都算过,要是同时丢了中国造船供应链和半导体市场,韩国 2026 年 GDP 增速可能跌破 1.5%,这对还在复苏的韩国经济来说,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中韩关系的温度变化,从市场信号里看得更清楚。制裁第二天中韩自贸区指数就跌到 2449.76 点,现代集团赶紧暂停和美军相关的 LNG 船投标,生怕被牵连。
李在明原本想在庆州 APEC 会议上谈的贸易便利化议题,也因为这步险棋没了底气。更有意思的是,他 10 月 15 日就赶着通过任命卢载宪当驻华大使,这人连外交官经历都没有,明摆着是想靠 “文化纽带” 的由头缓和关系,可早干嘛去了?
之前李在明还谴责过明洞的反华示威 “损害中韩关系”,呼吁迎接中国游客,转头就用官方行动给中韩合作泼冷水。这种对民间行为的 “清醒” 和对官方站队的 “糊涂”,说到底还是没算明白账:中韩之间的贸易额、产业链绑定,不是靠抱美国大腿就能替代的。
现在这步险棋走出去,中韩互信的基础被挖了一块,就算后续想补,也得先把 “选边站” 的后遗症摆平,毕竟信任这东西,碎了再粘回去可没那么容易。#上头条 聊热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