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在暴秦末年白手起家,一路历经种种磨难,消灭了一个个强劲的对手。 从低谷走向高峰,刘邦终于在他五十四岁时君临天下,坐上了皇位,开启了汉王朝的政权统治。
在刘邦正式称帝后,他每天都派人给父亲刘太公送去一样美食。刚开始,刘太公吃得津津有味。 等刘太公想起这美食背后的心结,连忙向刘邦告饶。究竟是什么美食让刘太公求饶呢?刘邦和父亲的心结又是什么呢? 飞黄腾达,昔日流氓今皇帝 在等级森严,讲究血统世袭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是靠血统代代相传。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出身卑微的平民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成为皇帝。而刘邦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刘邦出生在沛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属于社会底层人群。父亲和兄弟姐妹都从事农业生产,依靠种地生活。 少年和青年时的刘邦不喜欢参与家里的种地劳动,反而是常年跑到街上与朋友们玩乐嬉闹。 他还因为惹上一些不大不小的官司,经常在外面躲躲藏藏。按照传统的眼光看来,此时的刘邦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无赖。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秦朝的残暴统治摇摇欲坠之时,心怀大志的刘邦召集三千沛县子弟,揭竿而起,起兵反对暴秦。 在经历了入关灭秦、与西楚霸王项羽两分天下,残酷惊险的楚汉之争后,刘邦终于在诸侯群臣的拥立下称王。 昔日沛县街头一个游手好闲的流氓,如今却飞黄腾达做了皇帝。实在是令人惊叹。 尴尬的父子关系 按理说,儿子做了皇帝,父亲应该也沾沾光,过上高枕无忧的好日子了。但刘邦和父亲刘太公的关系却十分尴尬,一度陷入了僵局。
这都是因为过去刘邦不从事家里的生产劳动,整天在外面和狐朋狗友鬼混。刘邦自己不赚钱,还花钱大手大脚,隔三岔五就把朋友带回家吃饭。 稳重勤劳的刘太公当然是看不惯刘邦这副样子,整天数落他没出息、不务正业,不如他的哥哥们会开拓土地,建立家业。心有大志的刘邦被务农的父亲瞧不起,心里自然也是非常不服气。 刘太公还做了一件事,深深刺痛了刘邦的心。某天,刘邦回家看见刘太公正在悄悄煮饺子吃。
刘太公一看见刘邦回来了,慌忙把饺子往嘴里放,连嚼都没嚼,就把饺子全部吃完了。 自己的父亲竟然连一个饺子都不肯留给自己吃,刘邦内心很是难过,觉得父亲是在嫌弃自己。 等到刘邦登基后,这件事还憋在他的心里,让他难受。于是,心怀怨念和愤懑的他派遣宫人一天三顿给刘太公送饺子吃。 刚开始的几天,刘太公还吃得很开心和满足。可过了几天,顿顿送来的还是只有饺子。
就算是再好吃的山珍海味,连吃几天,也得吃腻了。刘太公逐渐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对劲了。 仔细回想当年的事情之后,刘太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小儿子是在表达不满,“报复”自己啊!他连忙向刘邦求饶,刘邦这才肯放过他。 这个小故事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出现的饺子其实在汉代还不存在,因此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刘邦和父亲的关系的确十分尴尬。刘邦每天不好好种地,在沛县到处乱晃的时候,刘太公十分鄙夷他。父子之间就已经有诸多摩擦。
而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刘太公被项羽抓住作人质威胁刘邦。项羽把刘太公放置在一块很高的砧板上。他对刘邦说,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 刘邦丝毫不顾忌父亲的性命安危,不慌不乱地回答项羽: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使命,当时说我们两人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就如同是你的父亲。你非要煮你的父亲的话,请你到时候分给我一杯肉羹。 项羽听了刘邦这番话,心中大怒,准备杀了刘太公。在项伯的极力劝说下,刘太公才捡回了一条命。虽说刘邦也是为了顾全大局,但从中也能看出刘邦与父亲的关系冷淡。
刘邦称帝之后,依然对从前的事情耿耿于怀,牢记在心。在《史记》中就有记载,某次刘邦宴请大臣们,为刘太公祝寿。 刘邦当着大臣们的面,问刘太公:“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意思是,父亲你以前经常说我没有赖以生存的本事,不能治理产业,不如二哥。现在我和二哥的产业谁多?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底下有最多产业的人除了皇帝还有谁呢?
贵为人君的刘邦在大臣面前问出这番话,既暗讽刘太公没有眼光,又让刘太公无法作答,丢了面子。 冰释前嫌,父慈子孝 血浓于水的父子之间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心结呢?更何况刘邦是成就了一番雄图大业的人,再怎么耿耿于怀,也不至于真的和自己的父亲生气。 时间长了,刘邦也就渐渐地放下了以前的摩擦和心中的芥蒂。 变成皇帝的刘邦依然像寻常家人的儿子一样孝敬刘太公,五天就去看望一次刘太公,行叩拜大礼。
身边人劝诫刘邦,身为皇帝,不应该对身为臣子的刘太公行这样的大礼,不符合礼仪。 刘邦并没有反过来让父亲刘太公对自己行礼,反而是破例将他尊为太上皇,好让自己名正言顺地能够对他尽孝。 刘太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却成为了太上皇的人。刘太公做了太上皇之后,不仅身份尊贵,地位高,各方面的待遇也非同凡响。 刘太公种了大半辈子的地,即使住在深宫大院里也割舍不下。刘邦见了刘太公郁郁寡欢的样子,就特意在御花园里开辟了一块土地,让刘太公在皇宫里可以继续从事农业活动。
刘邦对父亲的深厚爱意和动人孝心让人动容,也许他也是害怕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悔恨吧!
在史书上,刘邦这个人的品德和操行都留下了许多被世人诟病的地方。但在父亲的晚年生活中,他绝对称得上孝顺,和父亲和解,也给了父亲最好的生活条件。
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矛盾,打开心结,孝敬家人,不让以后的自己独自悔恨,这才是大丈夫做的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