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大城市生活,想要低价吃饱、吃到的菜品又是现炒而非预制菜,这听起来似乎是个“不可能三角”。
我,一个北漂打工的实习生,一到周末没了公司餐补,吃饭就成了个令人发愁的现实问题。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我开始在小红书上搜索北京平价吃好饭攻略,一些关于“社区食堂”的介绍讨论勾起了我的兴趣。
量大价优、明档现做,社区食堂真的会像宣传中说的那么有性价比吗?我和同事小江、老李决定用一天时间打卡北京三家不同的社区食堂,一探究竟。
01网红包子,藏在老旧小区里
我们要去的第一家叫“美好邻里食堂”,这里售卖的小笼包是“网红”,据说每月仅外卖就能卖出上千单。
食堂位于北京朝阳的劲松社区,我们乘坐地铁抵达劲松站,一下车就被站台“自相矛盾”的拼音标注吸引了视线。地铁站A出口写着“Jing Song”,但一旁路牌、公交站上标注的又是“Jin Song”,所以到底应该是哪个呢?如果有北京的读者朋友知道,可以告诉我们正确的读法。

自地铁站步行10分钟左右,我们抵达了社区居委会,平房最靠左的位置就是食堂。店面不大显眼,门口倒是贴心做了无障碍设计,方便来用餐的老人。

食堂内部空间也不大,靠窗一侧是用餐区,隔一个过道紧挨厨房和取餐区。伴着不时响起的“您有新的外卖订单”提示音,师傅和面、包馅,运指如飞。
包子是招牌,肯定要来一份;我们还点了豆腐脑,以及经典的豆浆+油条搭配。菜品拿齐,摆了满满一桌,饿了许久的我已经迫不及待,夹起一个包子就开炫。

第一口咬下去便是麦香混着酱肉带来的惊喜,外皮扎实,馅料很足;再吃一口,感觉肉馅肥瘦配比正好,既沁出了油香,又不会让人感到发腻。

尝过包子,小江开始吃起面前加了白糖的甜豆腐脑,而我作为一个坚定的豆腐脑“咸党”只能表示不理解但尊重,专注品尝起浇汁豆腐脑。
豆腐脑嫩滑,略带焦香味;浇汁的咸搭配香菜、榨菜,层次丰富。清晨来上这么一口,暖胃又暖心。

然而这份豆腐脑带来的“美滋滋”没能持续太久,我后知后觉佐料里好像加了蒜汁。大清早就被大蒜开启如此“有味”的一天,笑一下蒜了。
我放下勺,转而尝试旁边的油条。咬一口蓬松酥脆,再沾一沾香甜的豆浆,是小时候上学路的怀旧滋味。

悠闲吃完早饭,时间已近十点。和预想的不同,这个点食堂人不减反增,以中老年为主,应该是附近的居民。
邻座大叔告诉我们,他现在退休了每天只吃两餐,上午这顿该叫“早午餐”,老中人也有自己的brunch。大叔是这家食堂的常客,一周来三次,这里现做且实惠,离家近也很方便。
我们三个人这一顿早饭共计40.5元,人均十多块钱,并且吃得很饱,不由得直呼“实诚”。
吃完从食堂出来,我们顺路在劲松社区里逛了逛。别看是老旧小区,这里作为全国旧改的成功典型,设施配套齐全,不输新建单元小区。

食堂旁边紧挨的就是“劲松园”,老人们在这里闲聊、锻炼,十分惬意。
02“大隐于市”的胡同食堂,温馨周到
从劲松老社区出来,我们直奔西城区而去。午餐打卡的社区食堂位于胡同老巷里,离大栅栏商业街不远,可谓“大隐于市”。沿延寿街走到头,便可见食堂正门,上有“银鹤苑”的大字牌匾,别致醒目。

银鹤苑整个建筑实际上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占据一层大部分空间,取餐与就餐区分离,互不干扰。

食堂采用小碗菜自选模式,碗的颜色不同价格也不同,除此之外,也有定价套餐售卖。60岁以上长者享每份立减2元优惠,其他食客也可以通过办理充值,享受同样的优惠价。

网上宣传说这里主打“藜麦特色”,将藜麦和不同食材融合,补充粗粮营养。我买了一个售价2元的藜麦发糕尝鲜,米香十足,口感更像多孔疏松的馒头,非常扎实饱腹。

我实在很想吃些辣的搭配,就拿了蓝色碗的麻辣鳕鱼,售价14元。虽然卖相朴素,但鱼肉足够新鲜,炸的火候也控制得刚好,肉质嫩滑带汁,辣酱中和了油腻,打破了我对炸鱼干瘪发腥的刻板印象,比想象中好吃。

小江拿了辣子鸡和青菜各一份,小碗里盛得满满当当,份量很足。辣子鸡一份18元,选用的鸡肉肉足少骨,用青椒、干辣椒一道爆炒,再配上白芝麻,喜提小江“比公司食堂好吃很多”的评价。或许是考虑了老年人的口味,它的辣度较温和,不常吃辣的人也很好接受。

正午天气炎热,热心的食堂阿姨给我们送了一大盘西瓜,凉爽解暑,拯救了快被热晕的我们。

这一顿人均在20元-27元左右,自选荤菜类型决定了价格波动。相比起北京大部分外卖用了神券、满减才能将将做到20元一份菜的价格,这里还算平价。
我们和一对前来用餐的老年夫妻聊了聊,奶奶表示他们两人中午一共吃了36元,家常菜味道还可以。天热老年人扎在厨房里做饭也挺受罪,来社区食堂吃就很省事。
银鹤苑的工作人员都很和善,虽然这里主要服务老年人,大家也非常欢迎年轻人前来用餐。食堂从上午十一点营业至下午一点半,有专门的订餐群用于对接周围居民,每日会在群里更新菜单,只要手机上提前预购,就会有专门的送餐员配送上门。

我们来食堂之前在胡同找路走了很久,路绕且很晒,换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堂食想必更加不易,送餐上门的服务确能解决这一痛点。
03开在超市里的食堂,逛吃爱好者的天堂
我们在附近胡同逛了会儿,便转场去往海淀玉泉路附近。晚餐打卡的是海淀食堂,去年九月新开,与前两家扎根老社区、服务老年人为主的不同,这一家开设在超市里,周边以办公楼为主。
走进超市,我们按照指引找到了二层,食堂入口正对电梯,灯带装饰的招牌很显眼。周围是超市贩卖区,食堂和卖场间并没有实质的门、墙作为格挡。

这一家和前两家一样,都是持老年卡可享优惠,但整体商业气息更浓,甚至还有个自动点餐机,很像快餐店。餐厅全天供餐,每晚19:00-20:30所有菜品特价,很适合下班后的打工人。

留意了一下周围人群,比起前两家食堂,这里中青年食客的数量明显更多。
海淀食堂同样是自选取餐,份量比银鹤苑的多了不少,“小碗菜”变成了“小盘菜”。从家常快炒到点心、卤菜,琳琅满目,是我们今天打卡的食堂中种类最丰富的一家。

天气炎热影响胃口,小江晚餐拿的两份都是素菜,一盘茄子焖豆角,一盘西兰花炒木耳,都是大火快炒烹制,锁鲜入味且带着一丝锅气,很好下饭。

我也拿了份素菜,白菜豆腐汤的菜叶保持着油绿,质地软烂适口,煮得刚好。
出于好奇,我还点了份葱爆羊肉——这是京菜馆常见的硬菜,不知社区食堂出品的口味如何。虽然羊肉带筋不太易嚼,但葱爆得很香,中和了羊肉的膻和腻,算是家常味道里做得不错的。

小江和我一致表示这顿饭最满意的是冰粉。虽然碗装的冰粉混搭了生菜、玉米,看上去略显奇葩,但口味清甜,应该是在制作时添加了梨汁。微凉的温度消夏解腻,伴着葡萄干和红糖水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开设在超市里,但食堂环境整洁,未受附近生鲜售卖影响,闻不到什么异味。许多超市顾客购物后会顺道在此用餐,隔壁桌的小夫妻告诉我们,买完菜在这点个小份菜吃刚好,省去回家做饭的麻烦。
这一顿晚餐共计是78元,虽说价格比之前“飙升”,实际上罪魁祸首是葱爆羊肉,单一份就要30元;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在外面的餐馆,很难用低于30元的价格吃上这个菜。如果不点这样的“大肉”,海淀食堂吃一荤一素加米饭大概在25元-35元能搞定,量大管饱,非常适合一人食。

这一天吃饱喝足,社区食堂量大价优、热乎带锅气的美味让我好像回到了校园。如果说前两家在老社区的探访是年轻人勇闯“老年食堂”,最后一家则更像是意外之喜——不再拘泥社区街坊,食客也多了年轻活跃的身影。
这样的食堂如果未来能在打工人聚集的地方多加推广,想必一定会很受欢迎。不知道我们今天打卡的这些食堂大家最中意哪一家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策划 | 山月
分镜 | 山月
出镜 | 山月 小江 逸轩
设计 | 卜卜脆
动效 | 卜卜脆 郭宇航
剪辑 | 郭宇航
摄影 | 逸轩 小江 山月
作者:吃完饭猛打嗝的城市漫游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