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特朗普发出威胁,如果哈马斯不同意20点计划,将对哈马斯进行“地狱般”的打击。
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后的8小时内,哈马斯基本同意了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
很多人说,哈马斯已经“投降”了。
然而,根据10月4日最新的消息看,哈马斯虽然同意了美国的要求,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暂时不上交武器。
那么,什么时候上交武器呢?哈马斯提出的条件是:在巴勒斯坦国家建立,并建立自己的武装之后,将武器交给巴勒斯坦的军队。
关于“20点计划”,是美国白宫在当地时间9月29日提出来的。
当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做客。
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人起草了协议后,以色列表示了同意。
然后,美国白宫将20点计划公之于众。
看20点计划,涉及了释放人质、建立管理机构、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重建、以色列撤军等内容。
关于20点计划,中东国家沙特、卡塔尔等国看了之后,认为还不错。
但转给哈马斯之后,哈马斯高层迟迟未能做出回应。
其实,美国已经做了两手准备了,一是,如果哈马斯同意了,那就执行和平方案。二是,哈马斯如果不同意,美国就要配合以色列,做大动作了。
因此,美国这几日安排了不少军事行动:美国多架运输机到了卡塔尔的美军基地,运来不少军事物资。这些物资,包括来自美、英、德的。除此之外,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战斗群也悄悄驶入了地中海......
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是没有收到哈马斯高层的消息。
于是,特朗普在社媒发布消息:这是哈马斯的最后机会,如果在10月5日18点前不同意“和平协议”,将对哈马斯进行地狱般的打击,同时,会督促和安排加沙的无辜人员离开加沙。
看特朗普的言论和动作,如果哈马斯不听话,美国帮着以色列揍哈马斯是大概率的事情。
很快,在特朗普发布消息八小时后,哈马斯高层进行了回应。
从哈马斯的回应看,基本同意特朗普的要求,但是,也有自己的诉求,认为释放人质没问题,但速度没有那么快。建立机构可以,哈马斯想一起讨论讨论。哈马斯可以解除武装啊,但必须是以色列不再占领加沙。
最新消息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贝鲁特10月4日消息, 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驻黎巴嫩媒体联络代表瓦利德·基拉尼向卫星通讯社表示,同意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加沙地带停火的提议,但这并不包括交出武器,只有在巴勒斯坦成立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并拥有国家的军队时才能放下武器。
这样说吧,对哈马斯来说,20点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可以同意,但放下武器这个要求有些苛刻。如果让哈马斯放下武器,那武器一定是交给巴勒斯坦国正式建立,并且成立军队之后。
哈马斯的这个“将武器交给未来的巴勒斯坦军队”的要求,美国和以色列会同意吗?
难,貌似有些难。
美国总统特朗普原则性不强,喜欢灵活做事,很可能同意,毕竟,对美国来说,哈马斯就是蝼蚁般的存在,不怕哈马斯耍花枪。
但对以色列来说,哈马斯不直接解除武装,可能不能接受。因为,只要哈马斯在,只要哈马斯手里有武器,以色列就有莫大风险。
哈马斯答应了绝大部分条件,又提出了小要求,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20点计划(和平协议),有一个不足。
20点计划,是美国单方面做出来的,甚至,可能还有以色列人内塔尼亚胡的深度参与,毕竟,那两天内塔尼亚胡也在白宫。
一个事关双方的协议,却只有单方面制定,这明显忽略了加沙人民的诉求,更是完全忽视了哈马斯这个组织。
这不是双方谈判出来的协议,而是单方面的通知。
美以看似在解决冲突,实则有几分淡淡的霸凌。
这种单方面的通知,容易让人逆反。
不过,面对巨大的实力差距,除了接受,加沙人民和哈马斯还能做什么呢?
这种协议就算接受,有时候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的接受。
其次,以色列人原则性很强,对于哈马斯提出的要求,可能不接受。
以色列人,那是真正的狠人。
你打他十人,他打你百人。你杀他千人,他让你数万人陪葬。
哈马斯啥都同意了,就是不同意快速解除武装。
以色列人会怎么想?
继续战斗才可能是以色列人选择的方向。
在以色列人看来,在释放人质、哈马斯解除武装后,以色列军队分阶段撤出加沙,不占领,不强制,已经是巨大的让步了。
面对哈马斯暂时不解除武装的要求,以色列人万难同意。
第三,如果美国不控制场面,冲突还可能会升级。
美国提出了和平协议,哈马斯貌似“答应”了,貌似“投降了”,却提出武器暂不上缴,就算是上交,也要交给未来的巴勒斯坦国的军队。
如果巴勒斯坦一日不建立自己的军队,哈马斯就一日不交武器,那怎么办?
美国如果同意了哈马斯的那个诉求,这事或许可以过去了。
如果美国不同意,以色列和哈马斯就会继续互殴。
当然,哈马斯还是会吃亏,毕竟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实力相差太悬殊。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哈马斯如果不快速上交武器,大量的加沙百姓会受到影响。
哈马斯太难了!
从2023年的“阿克萨洪水”到现在,加沙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了,加沙人民已经死去了6.5万人,其中,大多都是妇女和儿童。
是时候结束冲突了,加沙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难以生存。
现在,以色列承诺撤走,哈马斯为何不试一试呢?虽然,试错成本很大,但不试,付出的代价更大。如果哈马斯有格局、有远见,是时候以退为进,做出调整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