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这部美剧《血疫》改编自理查德·普利斯顿同名非虚构作品《The Hot Zone》。

书的封面上有斯蒂芬·金这样一句话:《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它讲的是曾经杀死数以万计人类的恐怖病毒——埃博拉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目前仍无法治愈。

这不是虚构出来的恐怖,而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现实。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剧,都令人毛骨悚然、惊觉险象丛生。

埃博拉病毒从1976年首次发现以来,已突袭人类多次。

本剧主要聚焦其中两次的爆发。

即1976年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在刚果的首次爆发,以及1989年~1990年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美国的爆发。

在画面一开始,是广阔原始、生机盎然的肯尼亚平原。

若不看剧名、不看介绍,我们一定会为大自然的壮美而赞叹,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然而,看过简单介绍后,则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们会想到,河流和海洋中充满着不为人所知的自然杀手,

作为全世界最深的物种储备池的热带雨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病毒储备池,因为所有活物都携带病毒。

当画面从自然风光悄无声息过渡到一座安静的宅邸时,飞进了一只乌鸦。

这显然是一个噩耗的预兆,为接下来猝不及防的画面打响了警钟。

一个满头大汉的男子冲到画面前,他的面部失去活力、神情狰狞、阴沉易怒。

他的样子吓坏了管家,由于附近的医院无法解释他的现状,他需要搭上肯尼亚的航班去内罗毕医院。



在航班上,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此刻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这是极为危险致命的病毒。

他拿起晕机袋,向口袋里呕吐,黑色呕吐物的气味弥漫在机舱里。

没有人知道这些呕吐物载满病毒,高度致命,即便是军方的生物危害专家都要极为小心翼翼的处理。

没过多久,晕机袋装满了,他卷起来递给乘务员。

而这些泡的发软、很有可能撑破的袋子,就这么被毫无防护措施的乘务员拿在手里......

就在我们还在为航班上的病毒憋气担心时,画面接着转换到这名男子被紧急送往内罗毕医院。

接手治疗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由于这名男子的血液被吸入肺部,呼吸骤停。

医生需要插入喉镜,疏通他的气管。

然而猝不及防的是,呕吐物从他的嘴里喷出来,溅入医生的眼睛,洒满他的整个白色制服。

画面与原著一模一样,令人压抑的不敢喘气,生怕吸进了含有病毒的空气。

以上这些只是开头短短十几分钟的内容。

虽然足以令人深觉惊悚,然而让我们仅仅对病毒心生恐惧,完全不是本剧的目的。

随着故事继续,借由衣服沾满血污医生的胸牌,完美转场到1989~1990年美国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爆发的故事。

引入更为险象丛生的主线剧情:军方医生南希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病毒的事件。

我们会看到对样本进行检测时,进入生物安全水平4级的实验室,要经过多少层层防护的关卡。

剧情不厌其烦的详细展示整个步骤,随着南希他们一步一步接近实验室,屏幕前我们的心也一并紧张起来。

毕竟单单穿个防护服,都有可能引起幽闭恐惧症。

而且本剧势必要让我们这颗悬着的心放不下来。

在对样本检测时,一方面南希由于大意,没有仔细检测防护服。

等到发现时,测试样本的血渍从防护服最外面的裂缝渗入里面。

更为严重的是,这个位置恰好是前不久她用刀不小心划伤手掌的伤口附近。

是埃博拉吗?不确定!

另一方面,由于同事皮特,在一开始就对南希不以为意。

他不认为这是致命病毒,毕竟埃博拉从未在美国出现。

他测试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将测试瓶贴近鼻子闻。

这一闻,什么味道也没有。

他疑惑的将其递给另一个同事,

同样什么味道也没有。

好事?还是坏事?

虽然不清楚埃博拉是否能通过空气传播,

可是就怕万一,万一呢?

而且由于南希防护服的破裂,导致样本销毁,更加无法第一时间证实是否就是埃博拉。

而假设,无法让官方采取行动。

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人类离一次重大生物灾难有多近。

贯穿全剧,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埃博拉有多恐怖。

但就在我们非常担心想知道时,剧情却暂时将它藏起来,

而是各种展示这些未确定的传染源如何充斥在我们周围。

比如已经出现相似症状,却仍旧努力工作的员工。

又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的皮特,

在酒吧喝酒时,服务员收走他的杯子时,他没有阻止。

而镜头给了杯子一个特写......

如果他们真的感染,那么这些就是裸露在外的病毒。

这种造成致命的死亡远比战场上的死亡可怕的多。

它恰恰是在我们彼此展示爱、善意以及情感时传播。

我们需要对自然多一份敬畏。

虽然对人类而言,我们所遭遇的是病毒。

但或许对大自然而言,人类本身才是棘手的寄生虫感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