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头昏脑热、脸色苍白、乏力、皮肤有瘀血……出现任何一项症状,医生往往都给患者开一个血常规检查。

老百姓常称之为“验个血”,可以说是人们日常体检、就医所接触的最熟悉的检查项目之一,大部分人却不理解为什么什么病都要做血常规,尽管做了检查,心里嘀咕不止。

事实上,这项简单的检查却非常重要,一张血常规检查,不仅对整体了解身体基本情况,而且可在身体还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及早发现某些疾病。

“血常规”能直接查出癌症吗?

正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能够反映出人体是否存在某种炎症,当体内出现炎症后,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但并不能确定炎症的来源是什么。

也就是说在指标上能够看到白细胞的技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血小板的计数,红细胞形态等一系列指标出现了问题,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仅凭借血常规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血常规检查并不能查出癌症,对于大部分的癌症血常规检查只能够起到辅助的参考作用。

血常规是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然而,对于癌症这种复杂的疾病,血常规检查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

虽然某些类型的癌症可能会导致血常规指标发生异常,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很多早期癌症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各项指标可能仍然处于正常范围内。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赖血常规检查来诊断癌症。

血常规的基本内容

1、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2、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查看血液中的成分和含量。

血常规检查中,如果这3个指标升高,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第一个指标:中性粒细胞增多

在做检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项目被称为中性粒细胞,这算是检测血常规当中比较大的一个细胞,医生会根据数量来判断身体的一些疾病,出现异常大多是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原因造成的。

生理性的可能是运动量过大或者是检测的时候温度比较的低导致的异常,如果是病理性的,可能是身体受到了细菌的感染,还需要做详细的检测来进行消炎治疗。

第二个指标: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具有凝血的作用,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因为外伤或者疾病有血液渗出,在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下,血液会迅速凝固,不降低血液的流失量。

如果发现血小板数量减少,容易出现体内出血,不及时治疗会诱发休克或者昏迷,发现血小板数量增多,容易诱发血栓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不管血小板的数量是偏高还是偏低,都会让身体出现异常。

第三个指标:白细胞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病原。白细胞有活跃的移动能力,除了在血液外,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11×109/每升血液,如果白细胞数量显著增高,达到20×10^9 /L,甚至是100×10^9 /L,就要当心了。

血常规有哪些注意事项?

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

一、检查前注意

(1)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

(2)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二、体检中注意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三、体检后注意

(1)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瘀血。

(2)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

(3)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