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濮振宇
10月13日,奇瑞风云T11正式开启预售。与当前主流智能汽车极力扩大数据收集、深化用户画像的趋势不同,风云T11出人意料地将“隐私保护”作为核心卖点,主打8255数据安全岛、账户信息隔离、大模型本地部署、手车互联数据随车销毁等数据安全功能。
如今,随着我国主导的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进入制定阶段,全球智能汽车产业正迎来隐私保护规则重塑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奇瑞风云T11的“隐私保护牌”能否引发行业跟风,形成区别于其他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计的是,用户隐私保护将会成为智能汽车行业下一个重要的竞争赛道。
矛盾求解
在智能汽车快速普及的今天,车辆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庞大的数据采集平台。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收集的数据量惊人,从行驶轨迹、驾驶行为到车载娱乐系统的个人偏好,几乎无所不包。智能汽车数据收集与用户隐私安全的矛盾日益凸显。
以辅助驾驶系统为例,其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可达GB级,涵盖车辆位置、乘客生物特征、环境感知信息等敏感内容。这些数据既是智能驾驶的“燃料”,也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定时炸弹”。
风云T11将隐私保护作为核心卖点,其推出的四大核心隐私保护功能背后,是一套融合了硬件安全、加密技术、本地化处理和零信任理念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原理并非奇瑞独创,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系统化应用却具有代表性。
风云T11的账户信息隔离功能,体现了“零信任”安全理念在车载系统中的应用。零信任架构的核心思想是“持续验证,永不信任”。在车辆这一共享环境中,账户信息隔离通过实现SOA应用隔离、数据存储隔离、外部设备隔离、网络隔离等技术,保护车载安全资产。这种设计能让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存储空间,防止个人信息在不同账户间交叉泄露。
类似的账户隔离方案也出现在其他品牌车型中。例如,问界M9支持3D人脸认证,并对账号进行空间隔离,保护乘客私密信息;支持隐私模式,开启后可自动隐藏来电通知、个人敏感数据等。
风云T11的大模型本地部署功能,是针对AI时代隐私挑战的技术应对。该功能将AI大模型的运算完全放在车端完成,避免将用户数据上传至云端处理,并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且保存在车端。这种做法有效规避了云端处理的数据传输风险。与此类似,极氪009的“无痕模式”在功能激活后,行程、导航、通话记录都可以被自动静默清理。
监管提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据安全监管框架的完善与执行力度加强,隐私保护已从车企造车的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在用户数据安全上,我国已形成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上位法为基础,以《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为专门法规,以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指引为技术支撑的完整汽车数据安全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数据安全的各个方面,为汽车企业的数据处理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法律边界。
今年6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公开征求对《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的意见。该指引规定,汽车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这意味着汽车数据处理者在业务活动中的数据出境行为,都将受到严格监管。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车企纷纷调整数据管理策略,将隐私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2月,奇瑞汽车对风云新能源官网的《隐私政策》进行了更新,调整了《个人信息已收集清单》、《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等内容。这一举措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旨在确保企业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最新法规要求。
除了制定规则,监管部门也通过实际行动确保规则落地。今年4月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按照企业自愿送检原则,组织了对汽车制造商产品数据安全合规情况的检测工作。
今年8月相关部门《关于汽车数据处理5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显示,在参与检测的13家企业的49款车型中,部分车辆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其中5种数据非法采集行为被明确“点名”。
根据通报,部分车型数据安全问题的表现包括,车端匿名化处理的视频图像中人脸目标匿名化检出率低于90%,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同意期限设置为始终允许或者永久,持续收集敏感个人信息时未通过车载显示面板图标或信号装置指示灯的闪烁或长亮等方式提示收集状态。
不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数据隐私保护法规也密集出台。今年9月,欧盟《数据法》全面生效,该法案赋予用户对车辆生成数据的更大控制权,涵盖了从驾驶员行为到生物特征信息等广泛的数据类型。
今年10月,由中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组织成功立项,标志着全球首个聚焦智能出行领域的隐私保护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制定。
在监管推动下,隐私保护正成为衡量车企市场竞争力的维度之一,其不再只是合规成本,更是建立品牌信任、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